一門深入,長時熏修

十載寒窗一舉成名-第440集

十載寒窗一舉成名-第440集

念佛要把清淨心念出來,清淨心念出來,再進步把平等心念出來,最後要把自性念出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用念佛的方法可以達到。 所以《般若經》上說,法沒有優劣,是平等的,「法門平等,無有高下」。 為什麼?每個法門都能幫助你得到清淨平等覺,不是專門某一法,任何一法都可以,祕訣是什麼?祕訣就是專。 海賢老和尚所說的,「天下無難事,只怕心不專」。 專什麼?專就是定,專就能恢復清淨,恢復平等,就能大徹大悟。 所以學東西,東方人求智慧,求智慧的理念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就是專。 《三字經》上講的,「教之道,貴以專」,不能學多,不能學雜,從小就要這樣訓練他。 現在人是廣學多聞,佛家也有廣學多聞,但是他是專到極處,大徹大悟之後才廣學多聞。沒有大徹大悟,他都是用專。 大徹大悟,開悟了,開悟的時候廣學多聞很容易,一接觸就明白了。 我們在《壇經》上看到惠能大師,法達禪師去參訪他,在曹溪見面的時候行禮,拜了三拜,頭都沒著地。起來的時候六祖就問他,你三拜頭沒著地,你自己覺得有什麼值得驕傲的? 這是傲慢。他也很老實,他說他讀《法華》三千部。《法華經》很長,雖然是七卷,每一卷都很長,一天只能讀一部。 中國人講「十載寒窗一舉成名」,他十載(十年)專門攻一部經,這個方法正確的。 六祖問他《法華》講什麼?(六祖不認識字,當然沒有讀過,沒有聽人家念過)法達說不出來,法達向六祖請教,六祖說你念給我聽。 《法華經》二十八品,他念到第二品「方便品」,也就是六祖只聽兩品,告訴他:行了,不必再念,我全知道了。 這就是廣學多聞,他給他講《法華經》,開悟了。 六祖給他講,他能開悟,給你講,給我講,不會開悟,為什麼? 我們沒有三千遍《法華經》的那個底子。所以廣學多聞是為度眾生的,後得智,就是善巧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