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門深入,長時熏修

說話不能不謹慎-第183集

說話不能不謹慎-第117集

  學用真心,不用妄心,從哪裡學起?從不妄語學起,首先學這個,跟一切人說真話,不說妄語。這也是世尊在《無量壽經》裡頭特別強調的。我們在許多經論當中,常常看到身口意三業,是這個排列法,身口意。但是本經,我們學過的第八品,佛教我們善護三業,他把口擺在第一。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496集) 2013/10/31

  

  第一句「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淨無染」。你看,佛把善護口業擺在第一,因為口造業最容易。學佛的人不能往生,大多都是造的口業把自己修習的功德漏掉,漏失了。所修的少,漏失的多,所以依舊搞三途苦報。說話不能不謹慎,多說一句話不如少說,要把時間用在念佛上,念佛重要,分秒必爭。這一秒鐘可以念一句佛號,不能把這一秒鐘空過,你能做到這個,你沒有不往生的。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496集) 2013/10/31

  

  造業,在三業當中比較,口業造得最多最重。為什麼口業會造得最多最重?無始劫以來的習氣。妄語、兩舌、惡口、綺語,不知不覺,一天到晚都會犯,習氣太深!真正修道人,不但心沒有邪思,而且決定不犯口業。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166集) 1984/12

  

  不要說是非長短,這叫造口業,你修得再好,天天說人家的過失,都完了。我們六祖大師說得很好,「若真修道人,不見他人過」。一天到晚看到別人的過失毛病,他到底修什麼?你為什麼會看到別人過失?自己心裡有過失才看到別人有過失,心清淨沒有過失,看一切眾生都成佛,一點毛病也看不出來。

  大乘無量壽經(當生成就第一法門)(第9集) 1990/7

  

  所以佛看眾生統統是佛,菩薩看眾生統統是菩薩,凡夫看佛菩薩也是凡夫,這沒有法子!所以萬法唯心,一切法唯心所變。我們中國古人常講「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很有道理,誰是是非人?說是非的那個人就是是非人;他說那個是非人未必是是非人。說是非的,決定是個是非人,現行犯,決定不錯,這是我們要知道的,『善護口業』。

  大乘無量壽經(當生成就第一法門)(第9集) 1990/7

  

  《無量壽經》上教我們善護三業,把口業放在第一,「善護口業,不譏他過」,這一句裡面就包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身、語、意,為什麼《無量壽經》要把「語」擺在第一?一切眾生最容易犯的是口業,造口業。我們平常修積的功德,說老實話,都從口業裡頭喪失掉了,所以功德積不住,都流失了;從口業當中流失,從我們處事待人儀態上流失掉。我們的行為、言語動作非常粗魯,讓人家看到都不高興,這個地方把功德流失掉了,自己一定要曉得。

  大乘無量壽經(第93集) 2000/7/22

  

  所以古人有說,修行從哪裡修起?「從不妄語始」,這個話說得也很有道理。與《無量壽經》講的相應,從「善護口業」開始,佛在經上不知道講了多少遍、多少次,教導我們處事待人接物要和顏愛語,對待人和睦,我們的顏色表情和睦溫和。可是我們在跟大眾接觸總是會忘掉,依舊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這怎麼能成功?

  大乘無量壽經(第93集) 2000/7/22

  

  真正明白人,這是夢幻泡影,所以他看了、他聽了,他絕對不會起心動念,決定沒有分別執著,曉得整個世界這一切全都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金剛經》上所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你看到也好,聽到也好,你心地清淨,如如不動,一塵不染,你就入這個境界。入這個境界的人不造業了,心地清淨慈悲。

  大乘無量壽經(第106集) 2000/11/18

  

  我們要養自己的清淨心,我們的心像這個茶杯一樣,這個茶杯希望都裝一切眾生最善的、最美的,我們的心就善就美了,千萬不要裝一切眾生的垃圾,最不善的、最壞的、最骯髒、最惡的,我們的心就變壞心了,這個道理不難懂。時時刻刻自己要注意,看到一切不善的,絕對不放在心上,絕對不放在口上,修行從這個地方下手。

  大乘無量壽經(第158集) 2004/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