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門深入,長時熏修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全1集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全1集

  原文: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師說》

  

  開示:

  『先生』就是我們現在講的老師,註解裡頭說,「傳道,授業,解惑者也」。佛家常講,我們身命得自於父母,我們的慧命得自於老師,佛菩薩是我們的老師,身命跟慧命做個比較,慧命比身命更要重要。如果人有慧命,這個人生生世世決定不墮三惡道,不但不墮三惡道,決定能夠超越輪迴、超越十法界。由此可知,慧命重於身命,佛菩薩的恩德超過父母,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懂得。

  太上感應篇(第98集) 1999/9/15

  

  可是現在在這個世間,能夠真正讓我們得到慧命的老師,幾乎都見不到了,這也是事實。佛家常說,「佛氏門中,不捨一人」,為什麼我們今天發心要求法身慧命,佛菩薩不來幫助我們?我們學佛這麼久了,對經教也涉獵了一些,我們可以肯定佛菩薩的話是真實的,決定不是妄語;換句話說,決定不會捨棄我們,問題是我們求道的心是真的,還是假的。如果我們求道的心不是真切的,佛菩薩就不來了,來了沒有意思,如果真的是懇切真心求,就決定有感應。

  太上感應篇(第98集) 1999/9/15

  

  由此可知,我們求法修行,這一生當中能不能成就、成就的早晚,都決定在自己,不是別人給我們決定的。自己有個真誠的心,有個清淨的心,認真依教奉行,佛菩薩就來了,他有不可思議的善巧方便來加持我們,如果有一絲毫的不誠實、不老實,就決定沒有感應。

  太上感應篇(第98集) 1999/9/15

  

  佛菩薩有智慧、有技巧為我們開示,我們自己要有能力悟入,假如自己沒有能力悟入,聽到開示也是白聽了,有什麼用處?得不到受用。「開示悟入」,前面兩個字是老師的事情,後面兩個字是作學生的事情,師資道合這個教學就有成就。老師跟學生道不合,不合是什麼?老師雖然能開示,學生不能悟入,這個師生的道就不合了。學生要怎樣才能悟入?關鍵在誠敬。印光大師《文鈔》裡面說了很多次,「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323集) 2000/6/23

  

  中國自古以來所說的尊師重道,老師是不是要我們尊敬?不是,如果老師要我們尊敬,這老師好名,假的不是真的。可是老師觀察學生,學生當中能不能成就大器,從哪裡觀察?從他誠敬,就從他尊師重道這方面來觀察。他為什麼會尊敬老師?重視他的道業。凡是重視道學,外表上表現的,沒有不尊敬老師的。所以尊師,實在是尊重你自己的好學。這個老師一定要認真來教導你,為什麼?你有成就,就是說你能夠接受。對老師輕慢的,老師不會專心教導他,為什麼?怎麼教他不能接受,心不在焉,教是白教了。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323集) 2000/6/23

  

  學生有十分誠敬,老師教他九分,還是對不起他;學生只有一分誠敬,老師教他兩分是多餘的。老師有智慧,對待學生每一個人根性他都了解,他怎麼教他心裡有數,這是好老師,真正的老師,真正做到解惑傳道。菩薩在此地他所得的法門是教學,所以我們在這裡面要懂得,我們今天發心來求道、來求學,希望有成就,可是我們修學要具備哪些重要的條件不能不知道。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323集) 2000/6/23

  

  遇到了好的老師,不肯認真學習,不能常常向老師請教,這個錯誤。學問學問,學就是要問,你不問到哪學?「夫子入太廟,每事問」,其實我們讀了這些文字心裡很清楚,是不是孔子不知道?知道!知道為什麼問?就跟佛經上,你看文殊菩薩提出這麼多問題,文殊菩薩怎麼會不知道!為我們問的。給初學的人,給學者做個榜樣,做樣子,也就是現身說法教你怎樣學。你不問怎麼行?世出世法,德行、學問成就,它的順序真的就是佛法裡說的「信解行證」這四個字。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402集) 2005/7/11

  

  信非常重要,對自己有信心,對老師有信心,對父母有信心,對自己所學的這個課程有信心,你才能學得好。當然疑問很多,斷疑生信,誰幫你斷疑?老師!傳道、解惑,惑是你的迷惑,他要幫你解除迷惑。可是你要問,世出世法的老師都一樣,你要不問他不說。你看佛經,這麼多的典籍,幾乎每一部經都有啟請的。那個啟請就是他提出問題問的,世尊為他解答,這樣記錄下來就成為經典。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402集) 2005/7/11

  

  「師者,出世大本」,沒有老師指教,怎麼能成就。老師指教是真學的人,他跟你講真話。為什麼?你真能夠奉行。依教奉行,他跟你講真的;你根本就做不到,他不跟你講。像我跟章嘉大師,這些話從來沒有人告訴我的,教我學釋迦牟尼佛,第一本教我讀的書是《釋迦方志》、《釋迦譜》,沒有人這樣教過我的。告訴我,你想學佛,先要認識釋迦牟尼佛,你對他不認識、不了解,你學佛,你會走很多岔路,你會浪費很多時間。這從來沒有第二個人跟我講過這個話的。看到釋迦牟尼佛的生平我們曉得,過去我們的想法、看法全錯了。

  淨土大經科註(第228集) 2012/3/5

  

  釋迦牟尼他本身是王子,太子的身分,他要不出家他是國王。人家把王位捨棄掉,不幹了,專門從事於教育。這就說明一樁什麼?現身說法,教育是人生第一樁大事,比國王還要重要,真正做出了犧牲奉獻。《還源觀》上的四德,最後一條「代眾生苦」。不做國王,從事教學,教學最重要。苦從哪裡來的?苦從迷來的;樂從哪來的?樂從覺悟來的。教學的目標是幫助人破迷開悟,破迷開悟你就離苦得樂。

  淨土大經科註(第228集) 2012/3/5

  

  你做上人,不但你能夠做今天全世界第一等的上人、最高的上人,你還做的是歷史上最偉大的上人。佛法無論在哪個行業都能幫助你達到頂尖,那你不學就沒有法子了。佛法是什麼?佛法是最高的智慧,人有最高的智慧,無論從事哪個行業都是登峰造極。只有真正徹底覺悟的人,他才會這樣幹法。所以諸佛如來沒有一個不是教學的,沒有一個不是天天跟大家上課的。

  淨土大經科註(第228集) 2012/3/5

  

  佛為什麼出現在世間?出現世間幹什麼?我們一定要知道,就是教學,做個模範老師。所以佛的身分是人天師,人間天上的老師,不是神,不是上帝,是老師。我們對佛你看稱本師,我們根本的老師,我們自稱為弟子,這是說明我學佛的人跟佛的關係是什麼?師生關係。師生關係只有在教學裡頭有,所以佛教是教育,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

  淨土大經科註(第103集) 2011/12/26

  

  所以,我們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能對得起父母嗎?能對得起老師嗎?能對得起一切眾生嗎?一切眾生人人為我,我要怎樣去報答他們?我們每天吃的、穿的、生活所需的,多少人在工作提供,有沒有想到?我們今天在享受,有多大的福報在享?就像這個經上說的,我們過去生中已曾供養無數如來,這麼大的福報在今天享福,福享盡了怎麼辦?惡報就現前。真正覺悟的人,斷惡修善、改邪歸正、端正心念。這些修行總歸結為一處,那就是專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

  淨土大經科註(第12集) 201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