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門深入,長時熏修

依法不依人-第455集

依法不依人-第455集

  佛教給我們,佛滅度之後,我們能夠遵守「四依法」,就跟佛在世沒有兩樣。四依法裡面第一個是「依法不依人」。今日之下,無論他的聲望多麼高、名氣多麼大,他說的那個話如果在經典裡面找不到一句,我們就不聽他的。我們要以法、經典為依據,不能以他的知見來做依據,這個很重要很重要。因為世間一般人對於這些有名望的人,都有尊敬、仰慕之心,他說的我們都會遵守。佛距離我們遠了,把佛的話給忘掉了,我們聽信他的。他自己知見錯了,我們也跟他走一條錯路,這個麻煩就大了。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5集) 1983/12

  

  法是什麼?經典。我們依經典,不管什麼人說的,如果與經典相違背的,我們都不信。假如那個人引經據典來跟我們說,怎麼辦?引經據典,他是引的哪個經?據的哪一部典?如果不是我主修的這一部經典,我們也不信。譬如我今天依照《無量壽經》修、依照《觀無量壽佛經》、《阿彌陀經》,依三經一論來修,你引其他的經典來破我,我不接受。為什麼?這個是契我的機,那個經典是契那個人的機,不契我的機;我不能用他的修,他也不能用我的修。

  無量壽經(第32集) 1992/6

  

  真正相信佛的話,佛的話都在經典上,釋迦牟尼佛滅度的時候,教我們四依法,「依法不依人」,諸位讀一讀《觀經·上品上生章》,你就明白了。佛教導我們堅定信心,即使釋迦、彌陀再來,當面跟我說,我還有更好的方法,比這個更快速、更穩當,我們見到要磕頭禮謝,謝謝佛的教誨,我還是依照經典來修行,這就對了。這個信心是對經典產生信心。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552集) 2013/12/25

  

  我們今天依的無上的這部經典,就是《無量壽經》會集本。我們肯定,夏蓮老字字句句都是五種原譯本的原文,沒有改動一個字,沒有改動一個句子,完完整整會集出來的,連經題都是的,這才能讓大家起信。不信、毀謗的,那是別有用心,我們不需要去理會。問題是我們自己要真信。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60集) 2012/12/9

  

  一定要依經,不能依人。依經就對了,別人說的跟佛經上講的不相應,決定不可以相信。過去李老師告訴我們,這一部經百分之九十九跟佛講的相應,只有一分不相應,這經能不能要?不能。為什麼?魔造的,那一分不相應就把你整個摧毀了,像一杯醍醐裡頭一滴毒藥,你喝了之後要送命。

  二〇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22集) 2014/4/2

  

  經怎麼說我們就怎麼想,經上沒有的我們就不想,不要去打妄想,經上沒有的你去想那叫做妄想。不求神通,不求感應,只求如法,如法就是把經裡所說的統統做到,這就行了,這叫如法。因為求神通、求感應,往往會著魔;我不求神通,不求感應,我完全如法,魔再多,魔力量再大,他對我無可奈何,這是我們特別要注意到的。

  無量壽經(第10集) 1988

  

  現在我們看到社會上有許多同學他信人,他不信法;某人怎麼怎麼講的,他不說經上怎麼講的。所以誤入歧途的人很多,人不可靠,尤其是現代人。《楞嚴經》上佛講得那麼清楚,「末法時期」,就是指我們現在的社會,「邪師說法,如恆河沙」,佛給我們很高度的警惕。我們聽人家說法,人家說法跟經的意思相應不相應?如果不相應,我們不能聽他的,我們還是要聽經上所說的。經論上所說的,他們那些很聰明,這個經跟那個經矛盾了,讓你在矛盾當中喪失信心。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228集) 1999/11/19

  

  一定要隨順佛陀的教誨。菩薩教誨不行,祖師大德教誨也不行,一定要隨順佛陀。為什麼?菩薩、祖師大德那裡頭還有一點意思在裡頭,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未盡,他的教誨就有一品生相無明在裡頭,不純。佛陀的教誨純,一絲毫的意思都沒有。佛教給我們「依法不依人」,菩薩是人,但是菩薩、祖師大德他們的東西,我們可以做參考。像註解,清涼大師、李長者的註解,我們可以參考。我們所依的,依的是經文。他所講的與經文相應,這正確的,我們可以採取;他所講的跟經文不相應,我們應當捨棄,不能聽他的,這個就對了。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228集) 1999/11/19

  

  我們依阿彌陀佛,依《無量壽經》,這是依法。人講的,講什麼我們都不相信。講科學,科學跟佛講的是一樣的,這個我們可以相信,跟佛講的不一樣的,我們不相信。我們要依經典做標準,這個很重要。第二個,「依義不依語」。他講的是道理,正確,跟佛經講的一樣,語言,長說短說、深說淺說,沒有關係,只要意思相同我們就可以採信它。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11集) 2012/10/29

  

  第三句教我們「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什麼叫了義?我現前這一生能得利益的,就是了義。你講得太高、太玄,我得不到利益,這對我就是不了義。能夠幫助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了義,不能幫助往生極樂世界不叫了義。往生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真正了義,這不是假的,四十八願所說的。這就是我們淨宗依據的理論、修行重要指導原則,決定不能違背。最後一句話,佛說「依智不依識」。識是什麼?感情用事。智是理智。要我們頭腦清醒,要用理智,不要感情用事,感情用事很容易受人欺騙,把你誤導到歧途,這就錯了。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11集) 2012/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