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門深入,長時熏修

讀誦經典,改變心性-第500集

讀誦經典,改變心性-第500集

  中國古人在教學裡面常說教化,讀書在變化氣質,如果我們學了,不能變化氣質,等於沒學。氣質怎麼變化?變惡為善,變愚痴為智慧,這就是變迷為悟,變凡為聖,這是教學的功德。功是功夫,德就是真正得到的。得到善心善行,得到真正覺悟,得到無上菩提。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47集) 2012/12/2

  

  我們學佛就是學作佛,佛真誠,我要學真誠,我就是學作佛。佛清淨,我要學清淨,我要遠離一切染污,這叫真學佛。如果天天念經,經都是念給佛菩薩聽的,與自己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脫了節,不相干,這不是學佛。這個完全是學了佛的形相,佛的實質邊都沒有沾上。李老師從前常說:這種學佛人,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沒有法子。用個俗話來說,對他的命運絲毫都不能夠轉動。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845集) 2002/9/7

  

  真正修行在起心動念,在這個地方用功夫。所以你看古大德,無論是宗門教下,常常講:「從根本修」。根本是什麼?是起心動念。一念迷就錯了,要把迷除掉改正成覺,覺就對了。一念迷就是凡夫,一念覺就是佛菩薩;一念邪就是凡夫,一念正就是佛菩薩;一念染是凡夫,一念清淨就是佛菩薩。

  九七年春季佛七講話(第4集)

  

  真正修行在這上面用功夫,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現在的話講,我們每天從早到晚,對人、對事、對物,必須把迷、邪、染修正為覺、正、淨,就對了,這個叫修行,這叫學佛,這叫功夫。如果連這些基本的原則都不知道,那你修的是什麼行?每天念多少卷經,念多少聲佛號,「佛菩薩很喜歡我,我都念給他聽了」,這叫修行?一天到晚還打妄想,還搞貪瞋痴慢,你就全都錯了。那個與學佛、修行,給諸位說完全不相干。

  九七年春季佛七講話(第4集)

  

  這樣的人太多太多了,這些人在佛教裡稱作什麼?給諸位說,他叫做外道。外道不是指其他的宗教,是指「心外求道」。你不從覺、正、淨裡面求,你希望「我搞這些佛歡喜,菩薩歡喜,他就保佑我。」你就叫心外求道,這就是外道。自己學佛學了一輩子,作了外道,自己都不知道,還以為是佛的好學生,你說糟不糟糕?

  九七年春季佛七講話(第4集)

  

  真正學佛人不在這個形式,在心地,在言行。他真學,真照做。五戒,他不會違犯的,十善,他真奉行。佛教我們孝養父母,奉事師長,真做到!盡心盡力在做,這是真學,這不是假學。所以阿賴耶識裡頭有好種子,我們這一生能夠真學,真幹,這就是善緣。因跟緣結合,果報當然現前。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845集) 2002/9/7

  

  如果能夠有一分落實,就有一分受用;有兩分落實,就有兩分受用,所以世尊在經論當中,無數次的提醒我們,「受持讀誦,為人演說」,這一句話就是落實。你聽了,聽明白沒有?沒有完全聽明白,明白一句兩句,行!你把你明白的這一兩句落實,你就得受用。所以不必完全明瞭,完全明瞭不可能,明白個一句兩句,人人都做得到的。換句話說,如何把你明瞭的去做到,這叫實學,這是功夫,這是真實受用。常常聽,每天能夠明白一句兩句,這樣累積個三年五載,這個人就開悟了。

  太上感應篇(第122集) 1999/11/3

  

  我們也常常聽經,不止三年五載,我們也相當明瞭,為什麼不開悟?悟門被煩惱堵塞了,悟門被自私自利蒙蔽了,還是沒有落實。我一天聽懂一句,我把這一句做到,明天又懂一句,我又把這一句做到,這樣的人才會開悟。聽懂了,不能夠落實,不能做到,跟聽不懂沒有兩樣,跟不信佛也沒有兩樣。縱然你會講,你會講有什麼用?記問之學,聽別人講的。記問之學就是不能落實,能落實,這個記問就變成實學了,這個當中的差別,我們一定要辨別清楚。

  太上感應篇(第122集) 1999/11/3

  

  你要把你學習的道理,學習的方法、經驗,要用在自己生活上,你得受用了。為什麼?過菩薩的生活。什麼都不明瞭,我過的是六道凡夫的生活;我能把所學的這些經教統統都變成生活、都變成我的思想,我就過佛菩薩的生活,這得受用,這叫真學佛。天天念經、天天拜佛,還過的是六道輪迴凡夫的生活,這個等於沒學。你這個念佛、拜佛,只是跟阿彌陀佛結個緣,這一生不能往生,跟佛有緣,要等來生後世。什麼時候能往生?什麼時候把經典教誨統統變成生活、變成我自己的思惟,你這一生決定得生。

  淨土大經科註(第478集) 2012/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