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門深入,長時熏修

履霜堅冰 須知修省-全1集

履霜堅冰 須知修省-全1集

  經句:

  須知履霜有堅冰之漸,要人恐懼修省。不知恐懼修省,便是過。

  ——《朱子語類》

  

  釋義:

  腳踩到了薄霜,就想到離結冰的時令不遠了;事物的變化,都有个逐渐發展的过程。我們看到這些變化的時候,要有所戒慎、反省,如果不知道戒慎、反省,讓事態嚴重,便是過。

  

  開示:

  周文王是在監獄裡面作《周易》的,所以它含有很高度的居安思危的警覺性。為什麼《易經》可以趨吉避凶,它不是沒有原因的,他們都洞察得很深遠。比方坤卦,「履霜堅冰至」,你看講得多好!一個人踏著薄薄的霜。你們想像一下,秋天霜來了,踏上去就知道,什麼不遠了?冬天的堅冰,你在上面馬車可以走,那個時間快到了。他可以洞察機先、見微知著,有這個謹慎,有這個能力、智慧。

  文言文—開啟智慧寶藏的鑰匙(第46集) 2010/12/18

  

  『明哲』,是有先知之德者。就是他看事情看得很遠,從一些細微之處,見微知著,有這種能力的人,叫「明哲」。我們現在好像對有先知之明的人,大家體會得到嗎?您身邊有沒有講話很準的?你三、五年會怎麼樣,他都給你講清楚了,有沒有?你假如有,好好珍惜,這是有先知之明的明哲之人,好好聽他的話,你人生會少走很多彎路。

  文言文—開啟智慧寶藏的鑰匙(第39集) 2010/11/20

  

  這個事例很多經書上面都有,我們也比較熟悉這個故事。這就防微杜漸的實例,「淳于髡至鄰家」,淳于髡先生剛好到鄰居家。「見其灶突之直,而積薪在旁」,看到鄰居家的灶,它煙囪的煙管太直了,沒有彎曲,而且這些薪材、薪火又只放在旁邊而已。他看到這種情況,「曰此且有火災」,這樣很可能會發生火災。因為那個煙囪直,火勢燒得大,有時候火星會噴出去,一噴出去,柴火又在旁邊就很容易燃起來。做彎曲了之後,星火一彎曲就撞,撞了之後它就沒噴出去。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第28集) 2011/9/15

  

  聽說彎曲還有一個好處,下雨的時候不會淋到裡面去,所以古人在建這些建築物都有他的道理。所以他這麼一判斷,「即教使更為曲突,而徙遠其薪」,趕緊勸他煙囪要做彎曲,這些柴火要搬遠一點,就不會造成火災。「灶家不聽」,他鄰居不聽他說的,「後災火果及積薪」,果然火苗真的噴到了柴火上就燒起來了,「而燔其屋」,造成火災了。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第28集) 2011/9/15

  

  「鄰里並救擊」,這鄰里鄉黨都出來救火,「及滅止而亨羊具酒,以勞謝救火者。曲突遠薪,固不肯呼淳于髡飲飯」。火撲滅以後,主人就很感激這些救火的人,趕緊辦酒席、上好菜慰勞他們;反而勸他曲突遠薪的淳于髡,他都不叫他來吃。這個心態很有意思,明明人家都警告了,都講對了,現在發生了,你不只不感謝他,連叫他都不叫他來吃。所以人有時候什麼很害自己?就是這個面子,人家講對了:我多沒面子,反而都有可能不理人家。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第28集) 2011/9/15

  

  比方在團體裡面,人家同事事先已經警告你,就真的發生了,你不只不感謝人家的提醒,看到他還避著他。所以修身不放下這個面子,一定得不到身邊人的護念、勸告,鐵定智慧很難增長。所以就有比較有智慧的人觀察到,「智者譏之云」,有智的人就譏諷他,當然譏諷也是為他好,提醒他。「教人曲突遠薪,固無恩澤」,人家教你曲突遠薪,好像看起來沒有直接對你有什麼恩。而焦頭爛額去救火弄得灰頭土臉的,「反為上客」,你把他當作上賓。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第28集) 2011/9/15

  

  這樣的對待,「蓋傷其賤本而貴末」,這他就感嘆到,都是人忽略了做事的本在哪裡,本應該是預防,而不是事後在那救,在那救其實也燒了不少東西了。看重問題出現以後的處理,反而覺得這些人特別有功勞,這個對事的見地就很淺,看的都是眼前之利而已,所以也是感嘆人現在本末分不清。「豈夫獨突薪可以除害哉」,就是說到,不只是曲突徙薪可以除火災,把這個道理延伸到方方面面,到治國、到治病都是這樣的。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第28集) 2011/9/15

  

  「而人病國亂,亦皆如斯,是故良醫醫其未發,而明君絕其本謀,後世多損於杜塞未萌,而勤於攻擊已成,謀臣稀賞,而鬥士常榮」。這裡提到,良醫應該是醫未病,病還沒有形成他就把它給治好了,給預防了。而真正聖明的君主,應該是從根本上杜絕動亂;動亂形成好長一段時間,人心都還沒有偏頗,你就把他教育好,哪有後面的動亂!所以後世反而忽略了防微杜漸的重要,都覺得禍患形成,帶兵去平亂,那個將軍功勞最大。反而那些事先就已經提出來防微杜漸的,這些有智慧的臣子統統沒有被獎賞,所以叫謀臣稀賞,鬥士常榮。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第28集) 2011/9/15

  

  「猶彼人殆失事之重輕」,人現在看待事情,它的本末輕重都看不清楚。「察淳于髡之預言,可以無不通」,從這個例子當中,我們觀察這個世間各行各業、種種事相,都能理解到要防微杜漸,才是處理事情更好的一個見地跟方法。「此見微之類也」,這是能夠見微、防微杜漸一個很好的例子。這裡剛剛也講到,「良醫醫其未發」,在戰國時代也有這樣實際的例子,提到有一個很有名的醫生叫扁鵲。當時候魏文侯請教扁鵲,你們家三個兄弟都是醫生,誰的醫術比較高?扁鵲當時候已經是享有盛名。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第28集) 2011/9/15

  

  但是他說他們三兄弟,他的大哥的醫術最高,為什麼?他大哥在病還沒有形成的時候,就把它醫除了、醫好了,所以他的名氣不出病家的門。他的二哥在這病才形成一點徵兆,他就趕緊把它治好了,所以他的名氣不出鄰里。而他自己治的都是病比較嚴重的,有時候還要開刀、要開藥,藥帶三分毒,其實那個時候再處理,都已經算是比較晚、比較後了。因為都是病得很嚴重,然後我治療有改善,特別明顯,所以我的名氣在很多諸侯國當中都知道。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第28集) 2011/9/15

  

  從扁鵲這一段話,我們可以感覺得到,其實最高的方法,應該是懂得防微杜漸。一個臣子他的勸諫,都能在事情沒有發生之前,沒有嚴重之前,就能夠給領導者很好的規勸導正過來,這都是防患於未然,這對團體、國家的益處就相當相當的大。我們期許自己能做這樣的臣子,也需要不斷的,在自己的智慧、在自己的閱歷當中來積累。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第28集) 2011/9/15

  

  人生最難不是奮鬥而是抉擇,抉擇當中最根本的是抉擇自己的思想、觀念,因為思想念頭決定你的行為,行為養成你的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習慣決定你的命運。所以「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我們從根本來解決問題,那命運將會愈走愈寬廣。

  幸福人生講座(第6集) 2005/3/19

  

  我們要改造我們的命運,改善我們的環境,從哪裡改起?從你自己心地上改起。為什麼不能從環境上改?因為環境根本沒有,此地講是空的,是妙有不是真有,從心上改。不知道從心地改,從外頭環境上改,不可能,這是顛倒了。佛法懂得這個道理,儒家懂得這個道理,儒家的教學防微杜漸,儒家的教育是講心地功夫,是講道德仁義禮,講這個。從內心裡面建立一個和諧、美滿、幸福的世界,從這裡建立。

  楞嚴經(第128集) 1981

  

  沒有說提倡我們要建立什麼樣的軍事、什麼樣的政權、什麼樣的經濟制度,沒有說這個,道德仁義禮裡面去建立。你看兩種方式,一種從內心求,一種在外面境界上來建立。在我們這個時代,可以說看得清清楚楚,哪個辦法對、哪個辦法不對,這看清楚了。佛法告訴我們境隨心轉,每個人心地都善良,每個人都曉得、真正明白事實真相,一切法不可得,大家在這個社會上不必拼命追求,每個人都是心安理得。

  楞嚴經(第128集) 1981

  

  道理得到,心就安了;道理沒有得到,心安靜不下來,心安理得。境界是眾生大眾共同業力變現的,那是所變,心是能變,要改在哪裡改?在能變的那個地方去改。所變的那有什麼改頭,那沒有辦法改,能變是因,所變是果,從哪裡改?從因地上改。因善,果亦善;因不善,果怎麼會善?所以這是非常的重要。

  楞嚴經(第128集) 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