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門深入,長時熏修

願必行,行必果-第595集

願必行,行必果-第595集

  法語:

  修學不利生就不能得到圓滿的福德。地有忍辱的功德,無論淨穢均能容納,是地藏之德行。我們如果遇到障礙,心裡就應當想,學地藏菩薩必須忍耐。修行如能聞法即相信,相信即發願,發願即實行,在果地上必將兌現。

  

  節錄:

  佛經上常稱「二足尊」,足是滿足,圓滿了。二是什麼?福報圓滿,第二個是智慧圓滿。我們「皈依佛,二足尊」,在擁有福報、智慧裡面,佛是排名第一,沒有能跟佛相比。佛的福報完全是給大家享,他自己不享,所以他的福報就沒有人能跟他相比。佛的智慧圓滿,為什麼?完全是利益一切眾生,幫助眾生破迷開悟,佛的福報幫助眾生離苦得樂,你看看,這還得了!他的福報是圓滿的。我們有福報是自利,有智慧也是自利,不肯利他,這不行,這是與自性相違背。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250集) 2011/1/23

  

  你要問為什麼一定要利他?因為自他是一不是二。整個宇宙遍法界虛空界就好像我們一個人的身體,我們這一個人,一個人就好像我們身體裡面的一個細胞,我們身體的一個細胞,跟整個身體無數的細胞,是一還是二?這個細胞說,我都自利,我不肯幫助別人,你這個身體這個細胞不錯、很好,其他都敗壞,你能活得了嗎?只有佛與法身菩薩才真正肯定,為什麼?他們證得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所以利他是真正的自利。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250集) 2011/1/23

  

  四弘誓願,每一個學佛的同學,無論在家出家,我想都非常熟悉,但是發心真能做得到,這不是容易事情。眾生無邊誓願度,我們做到了嗎?如果沒有做到,這個願是空願,不是真的。如果真正發心,這是無上菩提心。眾生遍法界虛空界,過去、現在、未來沒有分別,沒有限量,這個心是大心,「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還有看不順眼的,還有心裡不喜歡的,還有討厭的,這不是菩提心。菩提心是真誠心、廣大心、平等心、慈悲心。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212集) 2013/3/9

  

  世尊說得好,「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今天人幹什麼樣的錯事,都不要怪他,為什麼?他沒學過,應該要原諒他,他父母不知道,祖父母不知道,曾祖父母也不知道。中國傳統教育疏忽了兩百年,特別是最近這一百年,丟盡了,沒有了,他做的這些壞事,你怎麼能怪他?所以要原諒他、要憐憫他,要好好的教他。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53集) 2012/12/5

  

  『忍辱如地,一切平等』,「忍辱」要像大地一樣。「地」是比喻我們的心地,你看這個大地,再好的香料灑在大地上,大地也沒有表示歡迎、也沒有表示歡喜;再骯髒、再邋遢、再污穢,你給它倒在大地上,大地也沒有拒絕,也沒有感覺到討厭,所以這是平等心。常常我們踏在這個地上,就想到我的心要如大地,什麼都能夠容納,善人容他,惡人也容他,好事容它,壞事也容它,無有一法不包容,樣樣都能夠忍受。

  大乘無量壽經菁華(第5集) 1998/7

  

  《地藏菩薩本願經》,地藏菩薩的名號就從這裡得來的。所以地藏能忍,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地獄是最苦的地方,一般人不願意去,地藏菩薩願意去。跟這些苦難的人過共同的苦日子,在這裡面勸大家回頭、勸大家改過、勸大家自新,你不入到裡面,你怎麼能度眾生?你怎麼能幫助他?他能忍,他能受得了。

  大乘無量壽經菁華(第5集) 1998/7

  

  所以不可以捨棄苦難的眾生,眾生愈苦,愈是愚痴、愈是愚昧,我們愈要憐憫他,愈要幫助他。不能因為他的心行不善,無惡不作,就捨棄而不顧了,這不是個仁慈的人,這也是不孝之人。不孝、不敬、不仁、不義,怎麼能夠學佛?怎麼能夠成佛?

  太上感應篇(第105集) 1999/10/6

  

  所以我們跟世人不可以同一個知見,無論他以什麼態度對我們,我們一定要守住原則,我們以真誠心對他,以清淨心、平等心、智慧心、慈悲心對待一切眾生,我們是行菩薩道。要修忍辱波羅蜜,要修六度萬行,長時間來感化這些眾生,他們有佛性,他們會回頭,只是一時的迷惑而已。所以自己要反省,自己要行道,唯有自己不墮落,才能夠拯救苦難的眾生。

  太上感應篇(第105集) 1999/10/6

  

  願幫助一切眾生脫離苦海,三界六道是苦海,所謂是離苦得樂。有這個願就要有行動,如果沒有行,這個願是空願,那個願是虛假的,一定要以行踐願,實踐你的大願,就是真修,依教修行。如果有行沒有願,他這個行是盲目的,沒有目標、沒有方向,也不能成就。真正成就必定是有願、有行,行幫助願,願幫助行,這樣才能夠成功。

  金剛經講義節要(第17集) 19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