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門深入,長時熏修

分別心,淡一點好-第605集

分別心,淡一點好-第605集

  法語:

  一動分別心即為物所轉,吃東西講究色香味,睡覺時要挑鋪位的軟硬。心靜下來,於一切境界不分別、不執著,生死就了了!死了之後到哪裡去,自己可以作得了主。日用平常當中不起分別心,即是轉物的初步,如從前有分別心,現在淡一點也好。

  

  節錄:

  我們吃飯講求色香味,這個好吃,那個不好吃,著相,你在世間。佛菩薩是好壞平等,他沒有分別,沒有分別就超越世間。我們穿衣服、幹什麼都要選擇,佛菩薩沒有選擇,一切隨緣什麼都好,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叫出世間。世間跟出世間是一樁事,用心不一樣。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十三)(第4集) 2000/2/27

  

  佛教人把這種分別執著放下,放下之後,色香味就變質了。為什麼?從心想生,變成一色一香一味。那個一是純的,純淨純善。所以再不好吃的東西,放到佛口裡面去,佛就把它變成最美的味道。制心一處,無事不辦,他自己都辦到了,再教我們。大乘經上常說「境隨心轉」,外面境界隨著我們念頭轉。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270集) 2013/4/23

  

  《楞嚴經》上所講的「若能轉物,則同如來」。轉物就是你能轉境界,無論是逆境順境、善緣惡緣,在你心目當中是平等的。你在這個境界裡頭絕對沒有分別,絕對沒有執著,這個境界就平了。如果你再能在境界裡頭不起心、不動念,那就恭喜你,你已經入一真法界,你跟諸佛如來同一個境界了。功夫要從這個地方用。

  大乘無量壽經(第165集) 2004/6/8

  

  十法界依正莊嚴從哪兒來的?從分別來的;你要是不分別,就沒有。分別而有,是真的有嗎?不是真的有。用現代話來說,絕對不是真正因為你分別就有了,實在是抽象概念當中自己以為有,自以為是,這叫迷,不是真有。怎麼樣分別也不是真有,這個有叫做假有、幻有,不是真實的。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182集) 1984/12

  

  為什麼稱幻相?就是這個相不是永恆存在的。我們今天明明看到這個相好像很久,其實它剎那剎那在變化,它不是不變的。實在講,我們所見的相分就如同電影銀幕上那個相分一樣,這個相分是剎那生滅的,我們看錯了,因為它一個相一個相連續起來,好像看到它在這裡停住一個時期,其實不然。《楞嚴》上說這個事實真相,「當處出生,隨處滅盡」。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182集) 1984/12

  

  事實的真相確實是如此!你要是知道這個事實真相,跟諸位說,什麼貪瞋痴慢都沒有了,為什麼?那是假的,不是真的。心裡面起的念頭也是假的,外面的色相還是假的,自自然然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一切放下是心裡再不會牽掛了,再不會把這些事情當作一樁事情念在心裡,沒有了,清淨心才真正現前。清淨心現前,真如本性就證得,宇宙人生的真相自己才確確實實見到,真正的證得了。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182集) 1984/12

  

  一真法界從哪來的?從一念不生來的。一念不生這個法界就叫一真法界,一起分別執著,這個法界就是十法界、百法界、千法界、無量無邊的法界。可是告訴諸位,一,那是真法界;無量無邊的,那不是真的,十法界不是真的。十法界是什麼?「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是「夢幻泡影」,不是真的;真,只有一真法界。由此可知,你用的是一心一念,你所證的是一真法界。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182集) 1984/12

  

  淨土宗教給我們是直接求一真法界,因為它修行的方法非常簡單,就是「一念」,阿彌陀佛四字,「不生」是妄念不生。「但一念不生」,一念是一念,不生是不生,不是說一念都不生了,這個要搞清楚。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182集) 1984/12

  

  「但一念不生,全體即自顯現。所以經說:若能轉物,即同如來。」可見得這個轉是怎麼轉?把分別轉變成一念不生,就在這裡轉,絕對不是在外境上轉,那就同如來了。能從這個地方轉,跟諸位說,什麼問題都解決了,圓圓滿滿的解決。為什麼?這一轉,不但一切萬法轉了,生死轉了,輪迴轉了,十法界依正莊嚴統統都轉了,轉了以後變成什麼?沒法子說,說不出來,不得已叫它做一真法界。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182集) 1984/12

  

  妄想分別執著本性裡頭都沒有,全是染污,這我們要曉得。我們今天看人要像佛菩薩一樣的心態看他的本性,一切眾生本性是佛性,是值得尊敬的,純淨純善。看一切萬物,花草樹木、山河大地,看它法性,法性就是佛性。法界性本善,本性本善,你的心平等了,平等之後,你對於一切諸法的看法就不一樣,那個分別心自自然然淡薄了。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362集) 2005/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