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門深入,長時熏修

小心處事,謹慎待人-第653集

小心處事,謹慎待人-第653集

  法語:

  一個人如果瞋恚心、嫉妒心、報復心很重,就是羅剎、阿修羅。所以我們今天處事待人接物,處處要小心,決定不要得罪這些人。得罪他要重重的報復你,那我們就吃不消了。

  

  節錄:

  世尊在經典裡面教訓我們,第一個是言語,儒家教人第一個是德行,第二個是言語,其他都放在後面,可見得言語是非常非常重要!言語態度,在世間法裡面你的事業有沒有成就,這是關鍵的問題;在出世間法裡頭道業有沒有成就,關鍵也在這地方。無意,這刺是傷人,刺傷,無意傷人都不可以有,何況有意?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076集) 2003/8/21

  

  古人常說「說的人無心,聽的人有意」,所以口為禍福之門。我們的處事待人接物,態度言語比什麼都重要!古時候讀書人好一點,君子!他讀聖賢書,有包容心,有意無意得罪他,他不會報復,不會跟你計較。如果是小人,那個麻煩就大了,小人記仇記恨,他一定要找機會來報復,這麻煩就大了。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076集) 2003/8/21

  

  所以我們今天處事待人接物,處處要小心,決定不要得罪這些人。佛菩薩得罪沒有關係,他不會報復的,他心地清淨平等。魔王、羅剎、修羅這個不能得罪,得罪他要重重的報復你,那我們就吃不消了。

  無量壽經(二次宣講)(第6集) 1990/4

  

  我們這一生到這個世間來,第一樁大事是什麼?給諸位說,不是跟人競爭的,也不是跟人鬥氣的,那你就完全壞掉,你就不可收拾。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受人讚歎、受人毀謗,那都是果報;人家讚歎我們,大概是過去世我們讚歎他,一報還一報,人家毀謗我們,應該是我過去毀謗他。所以一切都接受,一切都包容,不放在心上,歡歡喜喜,統統報掉了。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962集) 2008/5/6

  

  我們要辦我們自己的大事,這個大事就是作佛去,這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應化在世間終極的目標,就是希望你趕快成佛,不要再搞六道輪迴,也不要再搞十法界,這是假的,那是一場夢,「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你搞這個幹什麼?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962集) 2008/5/6

  

  這是你真的回頭,真的覺悟了,對這個世間沒有絲毫留戀。身體還在這個世間,就要像諸佛菩薩一樣,幫助一切有緣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幫助這個社會化解災難,這是慈悲,這個慈悲是性德,是自然流露的。也就是孟子所說的「惻隱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是本性、是性德,我們今天講的同情心、憐憫心,看到別人受苦,我們會生起同情、憐憫,也會隨分隨力的去幫助他,這就對了。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962集) 2008/5/6

  

  人不可以得罪,鬼神也不能得罪,不但鬼神不能得罪,再跟諸位同修說,動物也不能得罪,都是人轉世的,你欺負牠,牠那個報復的心、報復的念頭,永遠存在,所以菩提道上魔障多。魔障從哪裡來的?都是我們生生世世跟一切眾生的過節,造成的魔障。覺悟之後,就要以真誠心、慈悲心善待一切眾生,普賢菩薩教給我們「禮敬」、「稱讚」、「供養」,供養就是為眾生服務,無私的服務,無條件的服務,才能讓累劫的冤親債主看到你,他的心平下來,心平氣和,不來找你麻煩,這個道理要懂。

  太上感應篇(第111集) 1999/10/16

  

  這個眾生脾氣很不好,很難相處,你跟他相處修什麼?修忍辱波羅蜜,看你能不能忍受。到什麼都能忍受了,這個人很好相處。為什麼不好相處?是因為你隨順你的習氣,你的習氣跟他不一樣,到你沒有習氣的時候,你可以隨順;有習氣的時候,你的習氣跟他對抗,所以你不能隨順。你喜歡別人隨順你,你不能隨順別人。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247集) 2013/4/2 

  

  我們是隨順煩惱,隨順自己的煩惱,不是眾生。唯有不隨順自己煩惱的人,才可以隨順眾生,就是把自己的煩惱習氣放下,那個時候才是恆順眾生。恆順眾生是修行,為什麼?順著眾生,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個四句,要跟眾生和光同塵你才能修成功,你離開眾生怎麼修?不能離開。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247集) 2013/4/2 

  

  知道萬相之體是一,全是自性變現的。日常生活當中對一切眾生,能夠恆順眾生的知見,恆順眾生的煩惱習氣,成就自己的忍辱波羅蜜,也幫助眾生破迷開悟,讓眾生在不知不覺當中,接受到潛移默化。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247集) 20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