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地方這幾句話要記住,「持名念佛,名具萬德,總攝一切善根。故知老實持念,實暗攝憶佛功德也。」多好,多難得!
「又《安樂集》曰:或有三昧,但能除貪,不能除瞋痴;或有三昧,但能除瞋,不能除痴貪;或有三昧,但能除痴,不能除貪瞋;或有三昧,但能除現在障,不能除過去、未來一切諸障」。這些話都是告訴我們,世尊當年在世,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門,有大乘,有小乘,有顯教,有密教。他老人家在世,一生確實是辦學校,而且次第分明。先辦小學,接引初機,就是小乘。小乘辦多久?十二年,講阿含。十二年之後,再提升辦中學,講方等,八年。比我們現在學習時間長,現在小學六年,中學三年;佛的小學十二年,中學八年。然後提升到大學,般若,二十二年;最後八年,法華、涅槃。《涅槃經》是遺教,遺囑,那就法華為主。法華八年,那是研究所,講成佛的道理,講成佛的方法。道理講清楚了,方法還是念佛。《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為我們表演,徹始徹終就是一句佛號,導歸極樂,普賢菩薩帶頭的;《法華經》,龍女八歲成佛,都是念佛,這是我們要覺悟。念佛三昧,不可思議!你看他最後說的這個,「若能常修念佛三昧,無論現在、過去、未來,一切諸障悉皆除也。」阿公阿婆老實念佛,得此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