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疏》說:「三忍不退,悉攝在名號中。稱名時,名義不離,自得此等德。」這一句很重要。三忍,三種忍,三種不退,都在這一句佛號當中,你念這句佛號,就能感得三忍、三不退。「可見凡聞名者,但能信願持名」,這四個字蕅益大師說的,他把它說到最簡單,四個字,這就是淨土宗。真信,信有極樂世界,信有阿彌陀佛;決定想生,這就是願;用什麼方法?持名就是念佛,你念這句阿彌陀佛你就能往生。這叫三資糧,信、願,持名是行,信願行。《會疏》說得好,但能信願持名,就這麼一樁事情,也能,「悉能」,個個都能,一個都不漏,「現證不退」,現是現前,當下就證得三忍、三不退。
「彌陀一乘願海,妙德難思。六字洪名,究竟方便」,沒有比這個更方便的,沒有比這個更簡單的。「四十八願,願願攝眾生,願願顯真實」,攝眾生是事,顯真實是理。分開來講有四十八,合起來講就是一法句。什麼叫一法句?《往生論》上說得非常好,說得清楚,「一法句者清淨句——真實智慧無為法身」,完全從果德上說。真實智慧是自性本有的,無為法身,不生不滅,是自己的法身,是自己的真身。大乘教裡面講,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本來面目是什麼?就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