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疏》講的,初發心的菩薩捨小向大,因聞彌陀名號,就是聽到淨土法門,頓登上地菩薩,他提升了。阿彌陀佛的本願就是這一願,幫助你提升,提升到上地。上地是第幾地?二地、三地都是上地,八地、九地也是上地,到底提多少?決定提升,能提升多少層次?在乎自己用心。那就是說,你的真誠清淨平等心達到什麼樣的程度,就到哪一地去。「得諸三昧,住定供佛」,你得到甚深禪定,能夠住在定,不動,就是說沒有起心動念,十方一切諸佛都得到供養,你全都供到了。自己沒有起心動念,化身就去了,化身去也沒有起心動念,八地才能做到。《疏》裡面說,這也是《會疏》,「縱」,縱然是「新發意菩薩」,初發心的菩薩,「聞名字人,能得定慧相即,真俗相照,頓得上地菩薩也。」初發心的菩薩就能跟十地菩薩,從初地到十地,十地菩薩那樣的心行,初發心就能得到。聞名字,聞南無阿彌陀佛這個名字,他就能得定慧相即,真俗相照,就提升到地上菩薩的境界,這個不可思議,利益太大了,顯示彌陀無量的功德莊嚴。
「又《文殊般若經》曰:念一佛功德無量無邊」,沒有指定哪一尊佛,這一佛是任一佛,「亦與無量諸佛功德無二,不思議佛法等無分別」,等是平等,平等沒有分別。「皆乘一如,成最正覺」,最正覺是妙覺,「悉具無量功德、無量辯才。如是入一行三昧」,這是普說念佛功德無量無邊不可思議,證明前面所講的,這一句佛號大總持法門,為什麼?念一尊阿彌陀佛,等於念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如來的名號。阿彌陀佛,諸佛名號當中的總名號,念這個佛號全念到了,一個沒有漏掉。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的經教、所傳的法門,也在這一句名號當中,念這一句佛號,所有經論都念到,所有法門都學到,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所以不思議佛法等無差別,無分別。皆乘一如成最正覺,最正覺是妙覺果位,悉具無量功德、無量辯才,供佛得無量功德,教化眾生得無量辯才。「如是入一行三昧者」,一行三昧就是念佛三昧,果德,「盡知恆沙諸佛法界無差別相」,著重在盡知,恆河沙數諸佛法界,你沒有一樣不知道,你都看到,你都能接觸到。一切法不離法性,法性是一,所現的萬法不二。此地所講的無差別相,「遍知諸佛世界無差別相,正與住定供佛同旨」,同一個宗旨,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