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他的歷史在前面我們讀過,這都是久遠劫之前,他做國王,這國王做得不錯,大家讚美他「 世饒王」,是個好國王,老百姓都享他的福。他聽世間自在王如來說法,覺悟了,把王位讓給別人,出家修行 ,法名叫法藏,叫法藏比丘,阿彌陀佛的前身。他非常慈悲,憐憫一切苦難眾生,希望幫助這些苦難眾生,特別是六道輪迴裡頭,輪迴很不容易出離。他度眾生,幫助苦難眾生,是以六道為中心的目標,第一優先得度的是六道裡頭苦難眾生。發願為這些苦難眾生建立一個道場,向他的老師請教。老師獎勵他、讚歎他,教給他這個方法,你去考察、參觀十方一切諸佛剎土,你覺得是好的、需要的,你去學習、採納,覺得不好的你就不要 ,取人之長,捨人之短,然後你建立的道場一定就殊勝。他真幹,用了五劫的時間做這個考察的工作,得出一 個總結論,就是四十八願。四十八願是一切諸佛剎土的優點,缺點不要。你看第一願「國無惡道」,十方世界都有六道輪迴,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有人天兩道,沒有阿修羅,沒有三惡道,你看他取捨。人的身相不相同, 相貌好的生煩惱,生什麼?傲慢、優越感,相貌不好的生自卑感,都給人帶來煩惱。怎麼辦?西方極樂世界相貌統統一樣,平等的,妙極了,都跟阿彌陀佛一樣,身材也一樣,相貌也一樣。那人與人之間怎麼認得出來? 人跟佛在一起的時候,我們分不出來誰是人、誰是佛,沒有關係,往生到極樂世界,個個人都有天眼,像佛一 樣的天眼,絕對不會把人認錯;不但認識你,而且能看出你過去生中,生生世世,你在哪一道,你在哪個佛國 土,都曉得,這殊勝!所以,依四十八願的理想建成西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實際上就是一個道場,裡面就是 兩種人,一個是阿彌陀佛,老師,另外所有去的都是學生,是學校,最殊勝的理想生活環境、修學的場所,他提供。這是十劫,從法藏成佛到釋迦牟尼佛講經,這已經十劫了,這麼長時間。
下面說,「但應著眼」,我們要注意,這個地方的十劫,「正是為酬願度生示現之事相」。辦班教學, 酬償他的本願,幫助眾生離苦得樂,脫離六道十法界,離究竟苦;回歸自性,回歸常寂光,究竟樂。這個事業太偉大,感得諸佛對他的讚歎,稱他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所以它是酬願度生示現的事相,「此乃一期應機之權說」,就在這一次他發這個大願,好像辦這個學校,是這麼個說法。而實際上,「若究其實」,彌陀實實 在在「久已成佛」。他過去辦了很多學校,極樂世界是個特殊的學校,幫助真正肯相信的人,完全依靠佛力、 依靠四十八願,不是靠自己,全靠佛力,這麼一個法門。有沒有道理?有道理,什麼道理?因為一切眾生本來 是佛,所以他能加持得上。如果不是佛,那就一點辦法都沒有。本來是佛,一念迷惑不幸墮落在十法界造作極重的罪業,只要他覺悟、能回頭,阿彌陀佛用這個巧妙的方法,讓他快速成就,不必無量劫的修行。
「彌陀即大日如來」,前面說過,前面所引證的《大乘密嚴經》裡面所說的。所以他現在在西方極樂世 界示現成佛,就好像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個世界應化身,他是在大宇宙裡面做了一次應化,規模非常大的應化 身。目的呢?目的是酬願度生,他發過這個大願。所以說阿彌陀佛好比是教育家,他辦過很多學校,極樂世界是最近新辦的一個學校,是個老校長,經驗非常豐富,來接引我們,我們跟他有特別緣分。實在講,他是跟每 一尊佛、每一個菩薩都有特別緣分。所以這個道場很熱鬧,來來去去的人絡繹不絕,在那裡畢業了,到十方世界教化眾生,出去了;每天有很多人進來,往生的。天天有畢業出去的,天天有進來的,他要化無量無邊身去接引;畢業出去的,他可以不問,到十方世界跟他有緣的地方示現八相成道,去度化眾生,點點滴滴阿彌陀佛 全知道、全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