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又云:一切自在難思議,華嚴三昧勢力故。」《華嚴經》上這兩句經文,一切自在是華嚴會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的境界,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四十一個位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這些人他們居住在實報莊嚴土。三德祕藏,法身、般若、解脫都證得,所以一切自在,他沒有不自在的。難思議是不可思議,我們無法想像。這種自在從哪來的?是華嚴三昧勢力,他得到的。三昧是梵語,也就叫三摩地,翻成中國文字,正定,正受。在這個地方,用正受來解釋容易懂,受是受用,享受。什麼是正受?正受就是正常的享受。六道凡夫享受不正常,七情五欲的享受。為什麼說不正常?所有享受的都是虛幻,不是真的。真妄,大乘用什麼來界定它?大乘教裡頭凡是不生不滅的,這是正常的,有生有滅就不正常。心,受,重要是心。你看看,我們的心就是念頭,前念滅後念生,叫生滅心。生滅心就不正常,生滅心造成的現象就是六道、十法界,十法界裡頭包括六道,是生滅心變現出來的。《華嚴經》上告訴我們,真心能現能生。惠能大師告訴我們,「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宇宙一切法是自性,自性就是真心,真心所生所現,這就是一真法界,《華嚴經》上說的華藏世界。
極樂世界是一真法界,往生在那邊的人,身沒有生滅,整個宇宙的環境就是佛經上所說的萬法。萬法也沒有生滅,所以叫一真法界。在這個時候一真法界就出現。現在這個一真法界變質,我們生活的環境是一真法界的變形、扭曲了。為什麼會扭曲?我們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妄想是阿賴耶的業習種子,分別是第六意識,執著是第七末那識,換句話說,我們是生活在八識五十一心所當中。八識五十一心所它有能力把一真法界扭曲,把它變成十法界,把它變成六道輪迴,六道跟十法界是這麼來的。如果我們不用八識五十一心所,十法界就沒有了,這叫轉識成智,轉八識成四智,四智是菩提。怎麼轉過來?真的是大道至簡,簡單到極處,放下就轉過來了。放下什麼?放下起心動念,你就是法身大士,實報土現前,十法界沒有了,不但六道沒有,十法界都沒有,不起心不動念。如果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實在講,我們對它無可奈何,為什麼?沒有感覺,迷得太久了,迷得太深了。
這個東西要什麼人才能發現?十法界裡面的佛菩薩,權教菩薩,天台家的三乘菩薩,就是十住、十行、十迴向,他們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他們沒有出十法界,在十法界佛法界裡頭、菩薩法界裡頭,有分別、有執著,分別是塵沙煩惱,執著是見思煩惱,這兩樣東西他斷掉,無明煩惱是起心動念,他有,所以他還轉不過來。到十法界的佛法界,塵沙、見思煩惱同習氣全斷了,在十法界成佛,天台大師稱這尊佛叫相似即佛,六即佛裡頭他是相似即佛。他在這個位次上斷無明,也就是在這個地方練習,練什麼?不起心不動念,他見到無始無明了,見到才有辦法斷它。無始無明斷了,十法界沒有了,十法界是唯識所變的,這個就說明相宗講的轉八識成四智,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轉末那為平等性智,轉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所以一切自在難思議。用什麼方法轉的?華嚴三昧。
我們今天修淨土,我們用什麼方法?也是華嚴三昧。但是沒有用華嚴宗的方法,用什麼方法?一句佛號。《華嚴》有沒有說?有,《華嚴》到最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就這一句名號。所以《華嚴》到最後,圓滿歸心淨土,特別是在五十三參,表法非常明顯。五十三參,第一位善知識德雲比丘,他修什麼法門?般舟三昧,一心念佛求生淨土,往生到極樂世界。我們看最後一個,一頭一尾,最後一位善知識,第五十三位,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你看一個頭一個尾,徹始徹終就是信願持名,五十三參表這個法,要能把它看出來。名號功德真正不可思議,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一切法,《華嚴》說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展開來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回歸來就一法,這一法就是信願持名。這一法以後還有沒有?還有,用這個方法用到極處,淨宗所謂的到念而無念、無念而念,有念跟無念畫成等號,平等了,那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華嚴經》稱為妙覺如來。
這個時候實報土不見了,實報土沒有生滅,它有隱現不同。這個隱現怎麼造成的?無明煩惱斷了,真斷了,不起心不動念,真斷了,但是習氣沒斷,習氣不好斷。見思的習氣、塵沙的習氣好斷,為什麼?它有相。無始無明的習氣沒有相,你要起心動念斷它,你就往下墮落,他不起心不動念,你起心動念就是十法界裡面的三乘菩薩,你退轉了。所以他怎麼斷?不理它,不要去照顧它,隨它去,時間久了自然就斷掉,用這個方法。多長時間?經上告訴我們,三個阿僧祇劫。所以三大阿僧祇劫不是對普通人說的,是對初住以上,圓教初住以上菩薩說的,他們破了無明,無明習氣不能破。三大阿僧祇劫之後,習氣自然沒有了,他就證得妙覺如來。妙覺,實報土不見了。由此可知,實報土怎麼來的?無始無明習氣所感的,他們見思、塵沙習氣統統斷乾淨,無明也斷了,就是習氣還有,習氣不能斷。大乘經佛常用酒瓶做比喻,盛酒的酒瓶,把酒倒乾淨,瓶擦乾淨,真的一滴酒也沒有,再聞一聞還有味道,那個味道就比喻習氣。這個味道沒法子辦,酒瓶打開,放在那裡,放半年、放一年,再去聞沒有了,就這麼個意思。它需要放多久?三個阿僧祇劫。所以實報土的菩薩無量壽,三大阿僧祇劫叫無量壽,有量的無量。但是到等覺的時候,最後一品生相無明習氣斷了,他就圓滿,這個時候實報土不見了,常寂光土現前,證得妙覺果位,融入常寂光。
常寂光裡面什麼也沒有,惠能大師開悟,前面四句是描繪常寂光。常寂光是法身,毘盧遮那。毘盧遮那是梵語,什麼意思?遍一切處,遍一切時,這就是法身。法身沒有相,法身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它是一切法的本體,一切法是從它所生所現,只要你轉八識成四智,你就住實報土。這有一定的難處,不是我們想轉就能轉,想放下就放得下,不行,真修、真幹才曉得,怎麼辦?如果他有幸,他很幸運,他有這個福報,他碰到淨土,對淨土深信不疑,信願持名,在這一生當中就能轉識成智。轉八識成四智不是靠自己,靠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阿彌陀佛無量劫修行功德的加持,它管用。什麼時候轉的?就在往生那一刻的時間。往生,你坐上蓮花,蓮花是自性變現的,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加持的,我們這裡發心發願念佛求生,七寶池裡面就生一朵蓮花,蓮花沒開。我們念佛功夫到了,往生的緣成熟,這花開了,阿彌陀佛拿這個花來接引你,往生的人坐上蓮花,蓮花合起來,佛把這個蓮花帶到七寶池,放在七寶池上,花再一打開就轉識成智,所以轉識成智就在花苞裡面。我們要感恩阿彌陀佛,這是阿彌陀佛幫我們的大忙,即使我們自己功力不夠,過去造的業很深也不要緊,只要生到極樂世界,即使下下品往生,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就是法身菩薩,因為極樂世界是平等的世界,雖有四土三輩九品,但是它平等。不像其他世界四土三輩九品不平等,十法界不平等,極樂世界平等。有這些階級,但是這裡面的菩薩,智慧、神通、道力幾乎跟佛是平等的,跟哪一尊佛?跟阿彌陀佛。這是阿彌陀佛的本願,他看到十方剎土修行人地位不平等,證得果位高的很少照顧地位低的菩薩,地位低的有自卑感,地位高的就有傲慢的感覺,雖然他沒有,他不起心不動念,可是讓三賢菩薩會起這些念頭。所以佛慈悲,彌陀慈悲,在西方極樂世界修行,完全平等,沒有這些外緣讓你生起妄想雜念。這是極樂世界無比殊勝,十方剎土裡頭沒有,只有這一家,所以十方諸佛尊稱阿彌陀佛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其實完全平等,哪有極尊、哪有王?諸佛用這些方法,也無非是表法,激勵我們這些凡夫,讓凡夫看到生仰慕之心、起往生之願,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