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

2017-07-26 18:17}修訂

這淨土宗,遍標念佛最為親。一一之願悉為念佛,沒有一樣不是念佛。「又《往生論》謂三種莊嚴入一法句」。這個三種莊嚴說得多了,國土莊嚴,先從依報說,就是西方極樂世界莊嚴,十七種,說了十七種;正報莊嚴,正報有佛、有菩薩,佛,說了八種,菩薩是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太多太多了,說了四種。這三種是大分的,三種是依報、彌陀、其他的菩薩,入一法句。「一法句者,真實智慧無為法身」,無為法身就是真實之際,合起來就是真實的利益,這是淨宗的宗旨。

淨宗學習終極的目標,我們要得什麼?真實智慧在哪裡?無為法身在哪裡?真實利益在哪裡?都不在心外,心外無法,都在心,這個心是真心、菩提心。妄心裡頭沒有,妄心裡頭有煩惱。真心裡面有智慧、有法身、有功德,利益就是功德,真實利益就是真實功德,無量無邊的功德。功是功用,德是自性本具。自性就是法身,法身是自己,不生不滅,清淨無為。學佛終極的目標就在此地,本經上講的三種真實。真實就是自性,就是自己真身,禪宗所說的「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我們學淨土的人,本來面目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我們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名號統統叫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不會看亂,不需要分別,一點都不會認錯。阿彌陀佛是我的老師,每一個往生的人到那邊都成就,成就了都是阿彌陀佛,都成佛了。這一品,「必成正覺」,必定成正覺。

真實智慧無為法身,這就是一法句。「且以聲字皆實相」,聲是念佛的聲音,「南無阿彌陀佛」,聲音;字是這六個字,不要「南無」也行,「阿彌陀佛」四個字,音聲、這四個字都是實相,實是真實。什麼叫實相?永恆不變。為什麼聲跟字永恆不變?它是自性流出來的。我們今天聲跟字為什麼會變?阿賴耶流出來的。阿賴耶是什麼?阿賴耶是妄想、分別、執著。這三個名詞我們常用,妄想、分別、執著,如果跟法相宗來對號,妄想就是阿賴耶識,執著是末那識,分別是第六意識,你就完全明白了。沒有轉識成智叫權教菩薩,權教是沒有超越十法界,十法界裡面的佛、菩薩,我們要知道。如果轉八識成四智,轉八識,妄想放下,沒有妄想,大圓鏡智現前;沒有執著,平等性智現前;沒有分別,妙觀察智現前;這樣一轉,前五識也轉了,變成成所作智。這個成所作智是什麼?幫助眾生,度化眾生的方便全出來了,無量無邊的方便,八萬四千法門是方便。所以相宗修行是轉識成智,華嚴、天台都是修止觀。淨土宗的方法妙,帶業往生,一句佛號,信願持名,四個字就解決了。你要真相信,不能有絲毫懷疑,要真發願,我這一生念念就是求生淨土,我不想再搞六道輪迴,六道輪迴的事情統統放下。隨緣不攀緣,攀緣很辛苦、造業,隨緣不造業,隨緣能成就功德,隨緣要智慧,攀緣是感情。都要搞清楚、搞明白。

「法藏菩薩大願攝三種莊嚴」,依報莊嚴、正報莊嚴,正報裡頭有佛莊嚴(阿彌陀佛莊嚴)、大眾菩薩莊嚴,四十八願願願普攝三種莊嚴。所以往生極樂世界,殊勝無法形容,我們的思想達不到,我們的言語也達不到,「究竟圓滿,圓入一法句」,多麼難得。後面給我們說,「故此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這一句名號,「即是法身本體,即是圓圓果海」,為什麼稱兩個圓?因,圓滿了,果,圓滿了,因圓果滿,「乃四十八願之所標」,看四十八願,你就能體會到,四十八願是淨宗所依的根本義,淨土宗就是建立在四十八願上,四十八願就是一句名號,「故體具本願一切功德妙用」,它既然是法身本體,這句佛號從本體流出一切功德妙用。妙用太多了,我們身心不安,念這句佛號,得佛力加持,身心安了;遇到一些災變,你還能夠提起這句佛號,一心稱念,災變就化解,真起作用,一切法從心想生。

日本人的本願念佛,不能說他沒有道理,提倡的祖師很有智慧。如果我們能懂得「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就不會見怪了,也會讚歎他,希望他念佛不要改變。一心專念,哪有不往生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