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願是一願,這個願是普度眾生

2017-07-26 18:17}修訂

《甄解》裡面的後面這段說得好,他說願有四十八,但這四十八願是一願,總的來說是一願。這個願是什麼?這個願是普度眾生,我們要學的是這個。我們今天發的願是什麼願?只求自己往生,沒有想到別人。回頭看看阿彌陀佛這個願,還得了嗎?願願都是普度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剎土裡面一切眾生,上到等覺菩薩,下到地獄眾生,一個不漏。這是彌陀四十八願,這個心量多大!我們千萬不要疏忽、不要忘掉。我們這世間人心量就是想到家親眷屬,學佛的人量再大一點,冤親債主、六親眷屬,有幾個人能想到我們這一個地區、一個國家?很少;做大法會裡面,有,迴向偈裡頭我看到這個願文。沒有看到像阿彌陀佛這樣,遍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眾生;這個一切眾生,上面是等覺菩薩,下面是無間地獄,全包了,一個也沒漏掉。這是我們應該要記得、要學習的,我們的願才跟阿彌陀佛相應,否則怎麼發,跟阿彌陀佛都不相應。

阿彌陀佛願願度眾生,我們跟眾生還有意見,這個眾生我喜歡他,我要度他;那個我討厭他,我才不度他,好像度他到極樂世界,天天看到他不高興。我們想一想,這樣的心態能去得了極樂世界嗎?也許在你臨終一念沒有這個雜念,你去了;如果臨終一念還有這些念頭在,就去不了。淨宗法門之殊勝,不講這些煩惱習氣,叫帶業往生,著重在臨終那一念,這是這個法門無比殊勝。所以修這個法門,心量要拓開,臨終才有把握。我對於貪瞋痴慢疑、怨恨惱怒煩全放下了,這個東西都不放在心上,對我們往生淨土的信心增長了,願力加強了。在這個世間,對我再不好的人,生生世世陷害我的人,都原諒他,不把它放在心上,像諸佛如來一樣寬宏大量,大量是什麼都能包容,沒有一樣不能包容,這個重要。

這個地方總結為「無礙誓願」,「無礙」兩個字要重視,有障礙就不行,有好惡就不行。根本煩惱,貪瞋痴慢疑,怨恨惱怒煩,這能放下就無礙了。前面放下,心無礙了;後面怨恨惱怒煩放下,事無礙了,理事都無礙。我們得學這一點,在日常生活當中在這下功夫。毀謗我們的人、障礙我們的人、陷害我們的人,要原諒他,為什麼?我們知道他跟我是一體,我們是自性生的,他也是我自性生的,是一不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