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寶藏

2017-07-26 18:17}修訂

底下這個科題,「酬因感果」,第一個「福智」。福是什麼?念佛;智是什麼?認識念佛法門,知道,真正知道這個法門是一切諸佛如來度眾生第一門。這一門不能接受不相信,再給你講無量法門,讓你慢慢去挑選,種善根,這一生脫離不了輪迴。我們看經文:

【由成如是諸善根故。所生之處。無量寶藏。自然發應。】

念老的註解,『如是諸善根』,「指上文積功累德之種種善根,是為能感。感必有應。果必酬因」。有因就有果,有感就有應。菩薩所行,念念為苦難眾生,沒有為自己。為自己也有感應,感應不殊勝,不為自己為眾生那個感應非常殊勝,是你自己想不到的。可是,因地上的福智是不能少的,積功累德這一句不能忘掉。雖然積功累德,最好都不要放在心上,做一切善事,幫助一切苦難眾生,不放在心上,做等於沒做,這個果就殊勝了,這就是智慧。做了多少好事還要把它記下來,哪年哪月哪日我做的些什麼好事,像了凡先生的功過格,天天記,好不好?很好,我們不能做,為什麼?那是人天福報,感的是這個。如果不放在心上,這就叫無住生心,生心無住,那就變成功德,不是福德,功德能幫助我們往生極樂世界。所以咱們念念都是阿彌陀佛,念念西方極樂世界,這就對了,沒錯。

「是故法藏菩薩感得勝果。生生世世,所生之處,均得如下文所得之妙果。」底下講得多了,這個地方籠統講一句『無量寶藏』,就是他所得的妙果。「首云」,開頭就說,「無量寶藏,自然發應」。這一句讓我們都想到,現在量子學家所發現的境隨心轉,這就是無量。寶藏是什麼?資助我們德行。《箋註》裡頭說,「累積珍寶之庫藏也」,這個寶藏就是珍寶的倉庫。如果著相,阿賴耶裡面落謝的種子,善根福德的種子;不著相,那就是性德,回歸性德,就是前面所講的涅槃道。安住涅槃道是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幹一切善事都是這樣的心態,沒放在心上,心上只有阿彌陀佛。那這個寶藏儲存在哪裡?儲存在極樂世界,儲存在阿彌陀佛功德之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