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肯施與」是吝嗇,不能修三種布施;修財布施得財富,修法布施得聰明智慧,修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這三樣都是人想得到的,但是統統做錯了,吝財吝法。不肯修無畏,還要殺生、還要吃肉,無畏布施第一個就是素食,不吃眾生肉,不殺生,這得長壽,健康長壽。
經文上講得好,『愛保貪重,心勞身苦,如是至竟,無一隨者』。這幾句裡頭,「愛欲牢固,故云愛保。貪心深重,故云貪重」,愛保,貪重。身心,「心勞身苦,如是至竟」,一生勞苦,一直到命終。「但所得者,只是獨死獨去,無一隨者」,死了以後一個也帶不去,一樣都帶不走,叫獨死獨去,都是講的事實真相。「《嘉祥疏》曰:無一隨者,神識孤遊戲,財留在自界」,也就是說,「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這兩句話要記住,真話,常常看,常常想著,人到最後決定是獨死獨去,無一隨者,沒有人隨你的。嘉祥大師說得好,財留在自界,自界是自己現在這個地球,你的財物都留在地球上。神識孤遊戲,我們今天見聞覺知是神識,眼能看、耳能聽,六根起的作用。孤是孤單,沒有人陪你,神識孤遊戲。你一生所想求的、所貪的、所擁有的,一樣都帶不走,留在這個世間,唯有業隨身,佛門裡頭有兩句話,「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這兩句知道的人很多,但是這兩句話,被我們這些業障深重的人,雖然會念,雖然很清楚,但是沒有警覺到,還是不斷造惡業,還是追求貪欲,搞貪瞋痴。這兩句話真正搞明白了,是什麼樣子?萬緣放下,徹底放下了,對這個世間一切不再去追求了,不想再擁有了,得大自在。為什麼?這兩句話是看破。這一段經文跟黃老居士的註解都是屬於看破,真看破之後放下了,放下就得自在,放下就能隨緣,放下就不再造業了。應該每天幹什麼?信願持名、求生淨土,這就對了,完全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