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凡夫,阿彌陀佛度眾生把我們擺在第一優先

2017-02-03 22:10}修訂

「四十八願,先為凡夫,兼為三乘聖人」。你細細去觀察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真的願願都是為六道苦難眾生設想的,不是為別人。從這個地方我們體會到,彌陀在因地時候發的大願。那個時候沒有成佛,他出家當比丘,法藏比丘是他的德號。這個人有智慧、有大慈悲心,看到十方世界諸佛剎土裡面六道眾生太可憐,迷得太深,業障太重,要幫助他超越六道真難,所以他向他的老師世間自在王佛請教,如何能滿足他度眾生的願望。老師教他一個方法,教他去參學,你可以到十方一切諸佛剎土裡面去訪問,用現在的話說,你去考察、你去學習,諸佛剎土裡面美好的你記住,你向它學習,諸佛剎土裡面不好的你可以不要,取人之長,捨人之短,建立你自己的道場,這就是極樂世界的由來。不是哪個打妄想想出來的,不是的。法藏比丘用了五劫的時間,沒有說小劫、中劫,這個劫就是大劫,五個大劫的時間考察十方一切諸佛剎土,總結四十八願,也就是說他對十方世界諸佛剎土的取捨,他取了些什麼,他捨些什麼。在第一願裡面我們看到他,他捨三惡道,三惡道不善。所以極樂世界有凡聖同居土,但是它只有兩道。三惡道再加上個修羅道,極樂世界沒有阿修羅、沒有羅剎,沒有餓鬼、畜生、地獄。我們就能知道,沒有果當然不會有因,有因就有果。極樂世界全是菩薩,凡聖同居土裡的人天也是菩薩,而且都是法身菩薩,完全是四十八願威神的加持,使每一個往生到極樂世界的眾生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是不退轉。元曉師在此地說得好,阿彌陀佛普度眾生,先度凡夫,為什麼?他們太苦了,他們迫切需要,兼為三乘聖人,三乘聖人是指聲聞、緣覺、權教菩薩,權教菩薩就是沒有明心見性的菩薩,度脫的順序他們優先。「可見淨土宗之妙,首為凡夫得度。」我們看到這一句歡喜,為什麼?我們有分,我們是凡夫,阿彌陀佛度眾生把我們擺在第一優先。《無量壽經》上所說的,絕不是假話,決定可以相信,我們決定要爭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