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淨宗學院

從經濟的角度看通過教育實現宗教與社會和諧之道
演講者:安德魯 · 衛蘭德(Andrew Wielandt)

從土著時代開始,人們就一直把圖文巴看做一個樞紐和聚點。今天的圖文巴成為教育、衛生、農業和資源的中心。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圖文巴,包括宗教和社區領袖在內的當地居民團體,共同祈願,將圖文巴建設成為和平和諧示範城。

作為澳洲淨宗學院創辦人和院長的淨空老法師決定在圖文巴的淨宗學院建立多元宗教多元文化中心。其主要目的是推動未來十年社區規劃的建設和實施。其中一項規劃的第一步就是建立善心委員會,成員有宗教領袖以及包括商界在內的社區領袖。

在通過教育實現和諧的過程中,商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圖文巴的經濟是澳洲的翹楚,失業率低(約百分之四)、經濟增長持久。圖文巴的有四大經濟支柱:衛生、農業、資源、以及教育。正 是當地三十二個教育機構(包括初級,中級和高等教育)才幫助區內實現經濟和財富增長。高等教育(職業教育或技能培訓)打下了堅實的教育基礎,這不僅帶動了經濟的繁榮,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更是實現社會和宗教的和諧堅實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商業界非常有愛心。舉個例子來說,當地的慈善機構,例如圖文巴醫院基金會,就是在企業、媒體和淨宗學院等機構的支持下,購買設備,培訓醫療專業人員以及開展研究。商業界 通過分享他們的財富(無論是以金錢還是知識),利益整個社會,增強社會的基礎。

在實現社會和諧的過程中,有成功也有挑戰。圖文巴在這個進程中已經邁入了第三個年頭。我們有許多相當大的成功,其中包括社區工作能夠緊密協作等,也在過去的一年裡遇到了一些挑戰。特別 是二〇一五年四月,我市清真寺爆發燃燒彈事件,引起了社會內部的歧視,但也無疑增進了社會團結。此次事件後,企業和教育機構對穆斯林社區提供援助,這再次證明了我們的社會特點就是,大家具有社會意識。

在通過教育實現和諧的持續的進程中,有很多步驟,例如定期舉辦多元宗教研討會以建立彼此間的信任;不斷支持善心委員會以便宗教之間相互學習;持續關心教育,因為教育是所有社會實現了解 並且實現社會和睦、宗教和諧的基礎。

從媒體的角度來看通過教育實現宗教與社會和諧之道
演講者:百蓮達 · 桑德爾斯(Belinda Sanders)

二十五年前,當我要選擇從事這份職業的時候,我的考量非常簡單。

我的導師告訴我說:走出去報道事實真相。真相很重要。讓事實來說話。

是故我的本分一直未曾改變。真相確實重要。這些報道現在依然讓事實來說話。

然而,社會在過去的二十五年中改變了。生活變得更加復雜(至少我的生活是如此),作為一名記者,我用白天找尋新聞予以報道...... 現在我必須運用社交網站,例如Twitter,Facebook,Snap Chat以及許多其他的媒體社交媒體。

這非常花費時間!我有時會感到壓力很大、無法應付、非常疲憊。

是的,這就是全部的生活,但也是很有意義的生活!這些媒體渠道讓我獲得了更多的故事,更多的觀點,更多的信息,更多的經驗……簡單而言,就是更多!

面對種種不同的觀點,對我而言,是對許多原本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有了新挑戰。

我是說,難道每個人不都是經驗的總和?哲學曾對此有關於天生本性還是後天養成之辯論...... 但是我認為,我們身上二者皆有。我有一些特質是天生的,而這些特質又進一步形成獨特的經驗、完全屬於我自己的經驗。

在我的孩子們出生後,我開始尋求屬於我的精神層面。我們夫婦都來自基督教家庭,但我們卻信仰不同。他博覽群書,了解過佛教、伊斯蘭教,甚至還有黑天信仰……我就不一樣,甚至對我的信仰 還都沒有理解。

作為一名社會教育者,我有責任做一名珍視信仰多樣性、文化多樣性的先行者,而且還要促進多樣性,為當地有著各種宗教、文化而歡欣慶幸。

我相信,通過教育、合作以及媒體的正面報導,我們就會在城市中創造宗教和諧的基礎。

我希望,一個城市中的所有信仰和宗教都可以站在一起,和平共處...... 這會讓我們自己內心安和、社會和諧。

不要關心彼此的分歧上,而是要欣賞慶幸我們的獨特之處。請記住,我們都在改變,但我們總有一些依然保持不變我們愛人,我們學習,我們必須完成本分。

從信仰的角度來看通過教育實現宗教與社會和諧之道
演講者:弗朗克神父(Father Franco)

信仰與精神

一談到信仰, 我都會集中探討靈性,即便它只是信仰的一個方面,關於靈性有很多不同的解讀,有些還聲稱不屬於任何信仰。

我們當中的很多人都來自於某一個信仰傳統,有其特定的著作,教義,禮儀和道德。當我們成長於某個信仰傳統中時,我們也被引入到它的精神世界,因為信仰傳統是精神的推進者或載體。我們的信仰、精神、態度與價值觀在社會化的過程中形成、定型。

然而關於靈性,還有其它方面的解讀。一個傳統的基督教的理解是,靈性傳達了個人與上帝間的關係。相反,在很多西方社會,對靈性的常見理解不與任何一個宗教組織,或是對上帝或者神靈的信 仰相關。這主要是源於對宗教組織的失望。

對於靈性的這種理解主要集中在某些人類價值觀,例如正義,人際關係或是感恩大自然之養育。

靈性注重價值觀

從個人安全到爭取社會正義,判斷靈性世界都由哪些所構成,則有不同的側重點。這些價值觀可以歸類為以下的幾條普遍原則:

·  人類尊嚴

·  團結

·  共同利益

教育的作用

教育,在幫助一個人探索自己真正命運,實現個人幸福和成長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育和形成價值觀是我們努力的核心,因為正是上文所提到的價值觀引導人去探尋一個有意義的人生。

我們也應成為一名終身的學習者。我們和各種人接觸,促使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世界觀,看到了不同的觀點、角度。有意識地、理性地了解別人的觀點、角度,這是需要培養的。

我們需要培養一定的技巧,以便實現不同文化和信仰傳統之間的溝通、與信眾往來。目前,已經有關於多元文化溝通的研討會和專題討論。

總的來說,實現和平與和諧的城市是可行的。但這是需要對靈性有著更深層次的思考,從而能夠有傾聽他人的雅量。

從信仰的視角來看通過教育實現宗教與社會和諧之道
釋悟平

所有宗教都是教人行善,而不是教人作惡。宗教的本質就是愛與慈悲,宗教是有著博大的胸襟,目的是幫助所有一切眾生離苦得樂。

宗教之間的團結合作能世界帶來太平盛世。因此,要實現世界和平,首先要取得宗教之間的和諧。為了這個目標,我們需從宗教與宗教之間的溝通和對話開始,溝通增進了解,建立友誼。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互相學習,深入研究經典。否則宗教之間的互動將只是表面的,友誼也會缺乏深度。

而且,只有真正深入了解經典的教導,我們才能體會到宇宙人生的真相。事實上,我們是兄弟姐妹,是一家人,是一體的。當確信這一點以後,我們才能找到生存於這個宇宙的真實意義,才知道如何將佛陀的慈悲與上帝的博愛做出來。如果我們不努力去學習並落實聖典的教誨,我們將不能體悟到它們的真諦;思想行為也很有可能違背教義。因此,我們必須持續不斷地在經教中熏習,提升自己。當 我們達到一定的層次後,經教的意思就能自自然然開顯,遇到其他宗教典籍時,也能明白其真實義。

古聖先賢教導我們讀書應「一門深入,長時熏修」。當我們專注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清淨心自然現前,所讀經典之義也就能「其義自見」。那時,我們與上帝,與佛陀就是一體的,與一切眾生也成 為了一體,因為宇宙萬物本為一體。這才是宗教教育的最終目標。

自一九九八年以來,尊敬的上淨下空老法師就開始在新加坡、澳大利亞和諸多國家推動「宗教領袖」與「社區領導」之間的溝通與對話。他相信,宗教團結可以幫助國家繁榮昌盛,實現世界和平。

老法師於二〇〇一年在澳洲圖文巴市建立淨宗學院。澳大利亞是一個擁有多元宗教和多元文化的國家。我們學院成立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培養佛教方面的師資、推廣多元宗教之間的合作。

我們希望更多的機構能在各自的宗教教育中提倡倫理、道德和因果教育。我們堅信這樣的教育能夠給社會帶來和諧。

在尊敬的上淨下空老法師充滿智慧的引領下,淨宗學院肩負起這個本分,希望能夠不斷努力推進社會和諧、實現人們幸福。

從教育的角度來看通過教育實現宗教社會和諧之道
演講者:馬克 · 克理當(Mark Creedon)

教育是實現社會和諧的途徑,在和諧的社會裏,不同的族群相互合作,和睦共處。圖文巴達林高地州立學校(Darling Heights State School)能夠實現這個夢想,並付諸行動,認為校內必須考慮教育所應當扮演的新角色。

教育資訊專家鮑勃·蘇羅(Bob Sulo)在他的《何為二十一世紀教育的目標》一文中指出:原始的教育體系是圍繞生存的教育。在過去、乃至在現在的一些社會裡,人們的生活,仍然是從鬥爭、耕種與狩獵中學習生存。

索羅寫到:「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原始人類理所當然地將精力貫注在生存上,並將這個思想灌輸給孩子們。緊隨其後的一代,將教育視為一種延續現存社會的一種方式… 兩種途徑均以 生存為根本動力。

教育,已經到了需要重新考慮其根本目標時候。索羅建議,當今世界,需要拓寬教育模式,因為我們已經不再停留在個人或社會的生存的水平上。因此作為一個教育體系,他需要拓寬教育目標。

在他的文章中,他提出了下列延伸的目標,作為二十一世紀教育的教育目標。

·  幫助學生發展個人的才華與能力

·  幫助學生實現他們的潛能

·  教育學生使他們成為社區中積極並有責任感的一 員

·  使學生明白人與人之間是互相聯繫在一起的,並 且能夠感恩彼此之間的聯繫。

·  使學生(意識到並做到)尊重環境

·  引導學生創造生活的意義,並過得有價值

·  人類的發展已經從一味求個人的生存、社會的延續提升到了自我實現的階段。學校在這個新體系中要樹立新的教育目標,開展更好的教育實踐活動,以此來幫助所有的學生創造充實、有意義、而且有所成就的生活。

達林高地州立學校已經對這些新的教育目標進行了探索和開發,兒童在這裏的求學經歷,如同生活在一個真正的多元文化的世界裡一樣,他們能在一個安全、上進的環境中表達自己。

這所學校的學生文化背景多種多樣, 為六百四十名學生及他們家庭服務。其中,二百九十名學生來自外國的文化背景, 其中二百八十三名兒童生於海外,二百九十七名學生母語不是英文, 此中,一百一十五人在澳大利亞具有難民身份,一百三十五名母語不是英文的孩子選擇來達林高地州立學校上學,是因為他們的父母在南昆士蘭大學工作、學習。另有五十九名學生具有原住民或托雷斯海峽島嶼的背景。

這確實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學校,具有彼此包容、互相理解的特點。

·  任何來學校參觀的人會看到,這所學校正在:

·  為他們的學生提供快樂並安全的環境。

·  鼓勵並保持讓家長參與孩子的教育。

·  參與社區的交流和參加社區活動

·  將二十一世紀的教育目標傳遞給學生。

從社區的角度來看通過教育實現宗教社會和諧之道
演講者:金 · 衛斯理(Kim Walmsley)

曾經故事告訴我,圖文巴這個名字的來由。也許您會覺得它更像一個參雜著傳說色彩的現代故事。

曾經有一個土著人優雅地、靜靜地穿過郁郁葱葱的綠色森林,他想找点吃的。他瞪大了眼睛認真尋找自己的早餐,也許也是他這一天中唯一的一餐。他聽到一陣聲響,就迅速一瞥,看到高高的蘆葦草背後出現了一个人,而且不是當地人,他知道此人非同尋常,而且最近總是聽說有些「新人類」出現。儘管他們在不同之中還是有相同之處的,這個白人在齊腰的水中也似乎和他一樣,在找早餐充飢。

他們雙雙停了下來,遙望對方,眼神交會之中或許是在擔心對方是否會傷害自己。就在那一瞬間,那個白人用自認友好的語氣和手勢比劃著四周問道:「我們現在在哪裡,這個地方叫什麼名字?」這個土著人翻了翻白眼皺著眉頭,看似有些困惑,最後還是給了一個大大的微笑並說道:「WOOMBA ( 文巴)」就是土著語中的「沼澤」。從那時起這個地區就被稱為圖文巴了,而當時他們相遇時的沼澤地就是今天這個城市的市中心。

我們祖先的精神與靈魂存在於這片大地之中,如同微風輕撫時的吟唱與低語。這並不是一片普通的土地,它對我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

今天能在此向大家匯報圖文巴社區的點點滴滴,我感到十分榮幸。當然,我分身乏術,不可能參與這個城市的每一項活動。今天我要與大家分享我在圖文巴居住了十五年後,對這個城市的些許認 識。

圖文巴曾經有非常多盎格魯- 撒克遜後裔的居民。現在,隨著對其他族群認識的加深,圖文巴也融入了多元宗教的元素,這是一個正面積極的現象。如此一來,人與人之間會更積極的互動,善待對方,通過建立友誼達到對不同的宗教信仰,人們過去的傷痛和對未來憧憬的理解與體恤。雖然我們還有一段路要走,但大家對和平與和諧的正面響應會產生積極的成果。

在社區活動中舉行一場豐盛的聚餐通常是人們聯絡感情的好方法,這樣的做法現前越來越普遍了,社會各大機構組織的代表們會在舉行大型活動時聚會一堂以表示對對方機構的支持,例如來自「婦女團體」和「制止家暴組織」為無家可歸的人籌款的活動,另外還有像「伊斯蘭足球日」、「歡慶中國春節」、「歡度節日」、「露天市場」這樣國際和本地的大型活動。秉著「人人都很重要」的理念,就 能造就了一個相互尊重的環境,即使信仰不同,人們還是能彼此尊重對方的身分與喜好。印度人可以是天主教徒,而澳洲人是穆斯林,澳洲原住民又可以是無神論者。我們不應該根據一個人的出身或他的喜好來評判他,信仰的選擇是個人自己的事情,我們都應給予尊重。這就是仁慈的表現。隨著圖文巴成長為一個多元文化的城市,身為這片土地的一份子,我們正自豪地朝著共存共榮的方向邁進。

教育賦予我們知識的力量,讓我們擁有在職場上工作的能力、從而幫助維持經濟、養育家庭及支付帳單。近年來,我與許多團體都有來往,以自由藝術家、顧問和義工的身分來協助他們並提供建議。身為一名澳大利亞原住民,我的教學是為了大眾。

我相信圖文巴會成為一個多元而寬容的城市,儘管路途中還有問題需要克服,但我相信這個城市會不斷進步。圖文巴的社區團體令我們的城市獨一無二,每個人都是實現改變的一盞明燈。

青年一代的觀點分享透過教育實現宗教與社會和諧之道
周美玲

今天,我感到非常榮幸能夠向大家分享我們近年來一直在圖文巴這個美麗的城市進行的青年合作計畫。圖文巴是個擁有多元宗教與多元文化的社區,同時它也是個教育中心,擁有四十七所學校、一所職業技術教育學院以及一所大學。

教育看起來、感受起來、嚐起來、聞起來、聽起來是怎麼樣的呢?你可能想我為什麼要問這樣的問題……這是因為不論是年輕人還是成年人,教育都是無所不在的。從我們睜開眼睛的那一刻開始、 從與外面的世界接觸的時候開始,教育在不知不覺中產生了。

最普遍的教育指的是在學校裡學習各種學科,然而,和諧的教育卻並不侷限於學校,它可以在人與人互動相處時發生,在我們參與文化交流時發生。特別對於年輕人而言,他們需要全面的教育。想讓人們、讓年輕人接受宗教與社會和諧的教育,就必須不能僅僅局限於從書本或者電視接受資訊的學習方式,因為閱讀與看電視不等於親身經歷。

一個要如何透過教育實現宗教與社會和諧呢?這當然不只是僅僅憑聽講、閱讀或看紀錄片就能實現的。教育是雙方的,人們生活和睦的最重要的先決條件是互相學習。我們需要經常溝通才能向對方學習,進而欣賞、享受周圍環境的多樣性。衝突多半發生在溝通不良的情況下,所以正向互動才是關鍵!

為了解決青年接觸其他宗教溝通與互動不足的問題,我們一直致力於各類方案:

·  參訪布里斯本宗教禮拜堂的和諧之旅

·  青年論壇

·  和平海報競賽

·  青年聚會

·  足球比賽

·  廣播節目

這些項目都反應了人類不分你我共存共榮的希望,為我們的年輕人、我們的未來而付出,沒有比這個更美好的事了,正是他們將會繼續帶領未來通往和平與和諧之路。

從宗教的角度來看透過教育實現宗教社會和諧之道
喬納森 · 殷克平(Jonathan Inkpin)牧師/博士

沒有人能自全,沒有人是孤島,每人都是大陸的一片,要為本土應卯。…任何人的死亡,都是失去了部分的「我」,做為人類的一員,我與生靈共老。喪鍾在為誰敲,我本茫然不曉,不為幽明永隔,它正為你哀悼。

這段節錄取自偉大的英國詩人,同時也是英國聖公會知名牧師約翰.多恩。這段文描寫生命與死亡的沉思,貼切表達了天人合一的概念,不僅體現基督教的理念,也體現於其他智慧的傳統裡,尤其是佛教。雖然此篇提昇靈性的文章源自十六、十七世紀的紛亂之際,其重要性至今仍舊影響深遠。因為當今社會沒有人可以孤立自存:不論你我、不分宗教、不限國籍。舉例而言,於巴黎發生的事足以影 響全世界。當法國恐怖攻擊事件發生之時,許多法國人都曾說過「我是查理」。更確切地說,這是另一種表達約翰.多恩早在許久以前就提出的言論。不論鐘為誰而敲響,斯里蘭卡、美國、以色列-巴基斯坦地區、敘利亞、伊拉克、葉門、剛果、圖文巴或是任何地區,它都是為我們而響起。是故我們要問:這是悲悽的喪鐘還是愉悅的生命之鐘?

這已是圖文巴自去年以來的老話題了,就好像我們都曾不無痛苦地被提醒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多麼的緊密。好比和我一起生長的英國人一樣,澳洲人和英國人一樣都住在島上,因此有時可能會 忘記我們和整個世界的連繫。在我們例子裡,我們住在一個非常、非常大的島上,與其他諸國相距遙遠。儘管如此,澳洲卻是由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所組成的。所以每天都能提醒自己所有每聲鐘響都是為我們而敲。

去年九月發生的馬來西亞航空MH17班機墜毀事件,圖文巴也受到同樣的衝擊與悲傷。兩名具有聲望且受人愛戴的圖文巴醫生也在那架飛機上,除此之外,當時亦有不同國籍的罹難者,在圖文巴的民眾也為其喪生的親友哀悼。如同宗教信仰一般,國籍也無法從國際惡潮裡倖免。我們不只是世界的孤島,我們必須齊心協力創造嶄新的慈悲之世界、智慧之時代。因此,去年我們在圖文巴一同祈禱、致哀,感恩一切的得與失,更加堅定的致力於促進國際間的憐憫心,重申自己必須履行義務的誓言,並邀請大家一起加入我們行列。

圖文巴如同其他地方,都必須找到能夠與容易被恐懼及懷疑影響的人共事的方法,此類人在現今社會相當常見。每當伊斯蘭國或其他激進份子公布YouTube 影片,報章媒體大肆向所有使用網路的民眾實時報道,展示充滿仇恨的照片時,我們都明白這已經是一個新的世代。正因如此,對於愛與團結的深層實相,我們更須膽大心細的去回應。在圖文巴,我們很幸運,沒有那些想要分裂、毀滅我們人性的煽動。

不論何人何地,通往和平與和諧的旅程並非暢通無阻。偉大的俄羅斯異議派作家亞歷山大.索爾仁尼琴曾寫道:

如果僅是如此簡單!若邪惡之人於暗處犯下惡行,我們只能讓他們與我們隔絕開來,並摧毀之。可是,在善與惡之間劃出分界,讓每個人都感到心痛。

今年有幸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於我們力求加深自己慈悲與互助的心念,有很大的幫助。願我們向大家分享的內容能夠賜與我們力量,並且敲響希望與喜樂的鐘。

結語:漢尼夫先生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演講
二〇一五年五月二十八日

圖文巴是一個充滿多元文化的小城市。這個城市以熱心助人而著稱,這個特色是我們很有價值的資產。

在達成我們建立圖文巴為世界和平與和諧模範城市的過程中,我們努力和各個社區團體合作,但這並不一直是個簡單的旅程。我們的旅程,有時候是乏味、不穩定的,有時候也很複雜,甚至有時會有紛爭。圖文巴是一個擁有超過五十五個種族的社區,每個種族代表不同文化、習俗、傳統與信仰,大家都住在同一個城市。如此多元的人民的異同非常明顯,於此,我們成功的在相異之處加強社會凝聚力,在相同之處提倡社會和諧。

在尊敬的上淨下空老法師充滿智慧的領導下,與我們站在一起的圖文巴市市長,以及真誠且對和平與和諧充滿熱情的宗教與社區領導們,都激勵著我們繼續此項工作。他們的幫助是我們始料未及且 始終心存感激的。

為了幫助我們為這趟旅程構出理想的藍圖,我們採用策略計劃案與年度執行案並行的方式。我們著重各層次的交流,內容含括宗教教育、培訓、論壇、討論會、和諧社區活動、專題研討會與交流項 目。從上淨下空老法師至圖文巴市市長、宗教代表、老師、社區領導,乃至整個社區,其中學生也包含在內,都為建立圖文巴為和平與和諧模範城市盡了一份心力。

我們宗旨提倡的主要方法是教育。整體而言,圖文巴是一個充滿愛與關懷的社區。因此,我們採用四攝法作為模範城市的宗旨:

·  布施

·  愛語

·  利行

·  同事

先前,我的朋友們已經提供了一些有關於我們如何實施和平與和諧模範城市展望的基本概念。我們非常相信我們有模範可以幫助我們實現我們的理想,這個模範可以輕易的被採用,並且融合於個人 的需求。我們都渴求和平與和諧,這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期望。我們跨越一萬一千公里,只為帶來我們以及在座各位共有的希望,一個為了我們自己和孩子們,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