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倫常、道義完全迷惑了,過的是什麼生活?縱情、墮欲,這還得了嗎?往年印光大師在世,已經把現前這個社會看得非常清楚。這是佛菩薩再來的。如何拯救這個社會,幫助苦難眾生度過這個劫難?所以他老人家一生不遺餘力的提倡因果教育。因果教育從哪裡講起?從《了凡四訓》講起,所以他一生極力提倡《了凡四訓》、《感應篇》、《安士全書》。我們細細想想,這三本書確確實實能夠幫助世人度過劫難。怎麼個幫助法?我們自己要學,要通過自己的力行,我們認真學習,依教奉行,自度。
《了凡四訓》主要跟我們講六道輪迴的因果道理,果報的事實真相。我們讀了之後細心思惟、觀察,奠定了信心,你相信種善因必定得善果,造惡業決定有惡報。善惡的標準在哪裡?大師拈出《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騭文》,給我們做善惡的標準。往年我在台北圖書館勉勵同學將《感應篇》,《感應篇》文字不多,在晚課每天念一遍,幫助自己反省、檢點這一天的功過,希望藉著這個能改過自新,這就是佛法裡面的持戒波羅蜜。
而《安士全書》前面的一半,是《文昌帝君陰騭文》詳細的解釋舉例。後一半有三種東西,第一個是「萬善先資」,戒殺,說得很詳細。第二部分是「欲海回狂」,戒淫。淫、殺是六道輪迴的根本,是三惡道直接的業因,不要看到這是小事情,這不是小事情,造作這個罪業必墮三惡道;縱然你肯修福,你福修得再大,也是在三惡道去享福,人天都沒有分。惡道裡面享福,諸位同修你們現在仔細看能發現,許多富貴人家養的寵物,那真享福報,一家人愛護牠、伺候牠,無微不至,過去生中修的福報。講經說法也是修福,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了生死、出三界要真修,一定要斷惡修善,老實念佛,這才能往生。為什麼?西方極樂世界,經典上一再告訴我們,那個地方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我們的心行不善不相應,佛念得再好、念得再多都去不了,心行要相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