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教育是法,佛陀教育是妙法,佛陀教育是無上妙法。學佛是人生最高享受。

佛陀教育 無上妙法

宗教教育能救世界

佛陀教育 無上妙法

時光荏苒,轉眼間一年又過去了,又到了清明祭祖的時候。香港佛陀教育協會,希望我為清明祭祖法會寫一篇文稿,我欣然從命,以「佛陀教育,無上妙法」為題,談談我二十年學佛對佛教的一點粗淺認識和體會。以期與同修交流、分享,願共勉之。

一、二十年學佛的收穫

第一個收穫:認識了佛教

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二十年前,我對佛教一無所知,偶爾聽人說起佛教,我都不屑一顧,就是兩個字:迷信。大約是一九九七年前後,我得到了一本書,名字叫做《認識佛教》,是上淨下空老法師一九九四年在美國邁阿密講的。剛得到這本書,我沒有在意,很長時間就擱在那兒,連翻都沒翻。後來有一天,我閒來無事,信手拿起了這本書,沒想到剛打開書,就把我吸引住了。因為書一開篇就連著提出了三個問題:什麼是佛?什麼是佛教?什麼是佛法?這三個問題,我一個也不會回答,那就看看書裡怎麼說的吧。老法師對這三個問題解釋,可以用這麼幾個字來概括:乾脆、俐落、明瞭、易懂。特別印象深刻的是對於什麼是佛教的解釋,令我感到驚愕,老法師說,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這一說法,可以說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聽說,這讓我對佛教的基本概念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這就是我認識佛教的開始吧。

佛教的內容,歸納起來就是五個科目:倫理、道德、因果、哲學、科學。具體點說,佛法的教育內容,就是說了三件事:第一是人與人的關係;第二是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這個大自然環境,是指整個虛空法界,不只是這個地球),第三是人與天地鬼神的關係(用現代科學的語言來說,就是人與不同維次空間生物的關係)。把這三個關係搞清楚搞明白了,你對人事物的想法、看法、做法是正確的,決定沒有錯誤,這就叫正知正見,因為這與自性流露的德行是完全相應的,是契合自性的,做到這一點,你就是佛,就是菩薩。所以說,佛教是佛陀教我們正確認識關於人生的智慧和宇宙的真相,以達到至真、至善、幸福美滿的教育理念。

佛教的教學方法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這個教學方法,是我們的老祖宗祖祖相傳下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遵循這個教學方法,就學有所成,而且是大成。二十年來,我依照這個教學方法修學佛法,就是一部經(《無量壽經》會集本);一部註(黃念祖老居士的大經科註);一句佛號(阿彌陀佛),不換題目不拐彎。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方法我堅持了二十年,我受益了。看到現在很多同修,仍然熱衷於跑道場,喜歡親近很多法師,有的到處皈依,認為皈依的法師愈多愈好。他們把燒香、磕頭、求佛保佑當作就是學佛,對什麼燒高香、燒頭炷香津津樂道,豈不知真正的香是你的心香。如果你認為燒香、拜佛,佛就保佑你,沒有這個道理。佛保佑眾生的是什麼?是經典,是教誨。那些把學佛學得熱熱鬧鬧的,今天修禪,明天修密,後天修淨土,修到最後,什麼都沒修成,往好一點說,無非和佛結個緣吧。

佛教的教學原則是四依法。佛教的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不依不了義),在這四依法裡,佛強調依法不依人,教導佛弟子修學佛法的憑依是佛教的經典,而不是某個人。歷史證明,自佛教傳入中國以後,由於注重講經教學的佛陀教育深入民心,佛教四眾弟子嚴守戒律,而成為社會奉公守法的榜樣,這為中國傳統社會的民風純樸,安定和諧做出了重要貢獻。

二十年學佛,使我對佛教的基本理念,教學內容,教法方法,教學原則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所以說,正確認識佛教,奠定了我堅實的學佛基礎。

第二個收穫:認識了釋迦牟尼佛。

我曾經給大家講過我請釋迦牟尼佛的故事。那是十五年前,有同修告訴我,要請一尊如來。於是我去了哈爾濱極樂寺,對工作人員說,我要請一尊如來。工作人員對我說,這些都是如來,您要請哪尊如來?一下子把我弄懵了,如來不是一尊佛的名字嗎?怎麼都叫如來呢?我對工作人員說,我不懂,也說不明白,麻煩您幫我請一尊如來吧。工作人員從架子上請下來一尊佛像放在櫃台上,我問,他是哪個如來呀?回答,他是釋迦牟尼佛,我又問,釋迦牟尼佛在佛門裡是個什麼官啊?工作人員笑著回答我,他是佛祖。我說,那我就請這尊佛祖吧。我就是這樣把釋迦牟尼佛請回家裡的。

把釋迦牟尼佛像請回家以後,為了對其有進一步的了解,我又請了一本書,名字叫《釋迦牟尼佛傳》。看這本書,讓我認識了釋迦牟尼佛。

釋迦牟尼佛是誰?釋迦牟尼佛是佛教的教主。出生在西元前四六四年的四月初八,出生地點是被稱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印度。他出生在人間,生長在人間,成佛亦在人間。他不是神仙,也不是上帝,他是一位經過了多年含辛茹苦的修行而終究成了大智大覺的完人。

我們和釋迦牟尼佛是什麼關係?在佛教中,釋迦牟尼佛和弟子是師生關係,釋迦牟尼佛是我們的老師,我們是釋迦牟尼佛的學生,所以我們對釋迦牟尼佛的稱呼是本師釋迦牟尼佛,本師就是本來的老師,根本的老師。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佛,與西方宗教的教主有不一樣的地方,西方宗教的教主與信眾的關係是創造者與被創造者的關係、父與子的關係、主與僕的關係。

釋迦牟尼佛一生在幹什麼?概括起來說,就是兩個字,教學。佛陀的一生都是在從事教學工作。講經三百餘會,辦大小三百多次的班,他老人家是個職業教師。按西方人所講的多元文化,釋迦牟尼佛是多元文化社會教育家,按我們今天的說法,釋迦牟尼佛是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的義務工作者。他教學的理念和孔子一樣,有教無類,他不分國籍,不分宗教,不分族群,只要你肯來學,就熱心地教你一輩子,而且是分文不取。釋迦牟尼佛的教學目標可以分為兩個層次,簡而言之,一個低級層次,一個高級層次。所謂的低級層次,就是大眾化的教育目標,這個目標是解決社會問題,教誨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所謂的高級層次,就是對於特別有天分,志願大的,想追求真理的,就跟你講宇宙生命萬法的事實真相,就是諸法實相。目的是讓你明心見性,這個在佛教裡是高層次的,就是證得佛果。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四十九年,是為了什麼?為了解決眾生知的問題,因為知難行易啊。眾生不知,怎麼能行?所以佛陀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就是要解決眾生知的問題。釋迦牟尼佛從來沒有教人修行過,全是上課,你在經上有沒有看到釋迦牟尼佛哪一天帶領大眾去參禪了?沒有;有沒有看到釋迦牟尼佛哪一天帶領大眾去念佛了?沒有;有沒有看見釋迦牟尼佛帶領大眾去開法會了?沒有,什麼都沒有,就是天天在教學。教學,這是真正的佛事。所以,我們學佛,要學釋迦牟尼佛,學釋迦佛,走釋迦路,這是真正的學佛,這是正知正見正修。

釋迦牟尼佛給我們留下了什麼?一是給我們留下了經典,三藏十二部,這是末法眾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財富,經典是救命的,經典是救人的,經典是救世的。如來的正法在哪裡?在經典裡,我們要從佛陀的經典裡去找真正的佛法,依法不依人呀!二是給我們留下了言教和身教,他的言教是老人家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按老人家的話說,他一生什麼都沒有說,他是說而無說,無說而說啊。這就是佛陀,偉大的佛陀。他的身教就是把佛法做出來給我們看,這就是老人家的表法。從出生到圓寂,都是在為眾生表法,這就是佛陀的大慈大悲,就連他的名號也是在表法。釋迦翻作能仁、仁慈;牟尼翻作寂靜,就是心地清淨。這就是給末法眾生治病的。末法眾生心地不善,心浮氣躁,釋迦牟尼就是對治的良藥。

我們怎樣學習釋迦牟尼佛?學習釋迦牟尼佛,最最重要的是要學釋迦佛,走釋迦路。什麼是釋迦路?就是講經教學度眾生的路。學習釋迦牟尼佛,首先要學習他完全徹底的放下,世尊講經說法四十九年,說的就是放下,表演的也是放下。世尊十九歲放棄王位,出去求學,修苦行,這對世間人來說,是匪夷所思的事情。因為王位、榮華富貴、嬌妻愛子,這些正是世人苦苦追求的東西,而世尊恰恰放棄了這些本來已經擁有的東西。他的大徹大悟不是參學得來的,是放下得來的。佛法裡頭就是放下,這個放下就是「為道日損」。佛法是大道,所以成就這個大道沒有別的,就是放下。我們天天念佛學佛,你不妨問問自己,你放下了嗎?你放下了多少?想想世尊給我們做出的樣子,衡量自己到底是真學佛還是假學佛?這是真標準,這是硬標準。你看世尊給我們表演的,老人家一生沒有道場,他人在哪裡,道場就在哪裡,三衣一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就連最後圓寂,都是在菩提樹下。這種放下,是完完全全、徹徹底底的放下。我們學習釋迦牟尼佛,一定要從放下學起;學習釋迦牟尼佛,要學習他的敬業精神。做為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的義務工作者,世尊一生勤奮的教學,每天上課八小時,都是在講經說法,四十九年沒有放假,沒有休息,世尊的敬業精神,讓我們欽佩不已,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學習釋迦牟尼佛修忍辱波羅蜜,這是我們向世尊學習的另一個重點,世尊在《金剛經》上給我們講的很好,「一切法得成於忍」,經上講的一切法,是包括世間法和出世間法。道業能不能成就,關鍵在忍辱。你沒有耐心,不能忍辱,就不能成就;你有耐心,能忍辱,就能成就,而且是你有多大的耐心,就有多大的成就。現在,我們面臨的各種環境非常複雜,尤其是人事環境尤為複雜,就是在我們學佛的團體裡,這種情況也不例外,有搞是非人我的,有搞名聞利養的,有打妄語騙人的。面對這種情況怎麼辦?只有忍受,修忍辱波羅蜜,除了這個之外,沒有其它辦法。如果在團體裡頭沒有這種情形,那是聖人的團體,這樣的團體,現在在人間找不到。在末法時期修行,忍辱要放在第一,因為我們現在所忍受的,是古人的一百倍都不止,為什麼?現在環境不好,特別是人事環境不好,我們要有古人一百倍的忍耐力才有成就,所以要加強自己的忍辱,什麼都能忍,什麼都要讓,什麼虧都要吃,這樣才能成就。

第三個收穫:認識了阿彌陀佛

二OOO年,我有幸得到了一本《無量壽經》會集本和一套《無量壽經》光碟,這套光碟一共七十碟,每碟一個小時,是老法師一九九四年在台灣宣講的,這一次是老法師第三次宣講《無量壽經》。就是這本會集本和這套光碟,使我認識了阿彌陀佛,自此我和阿彌陀佛結下了不解之緣,這是我認識阿彌陀佛的開始。認識阿彌陀佛,自然也就認識了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認識了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認識了阿彌陀佛,就好像找到了久違的親人,心裡一下子就踏實了,我有依有靠了,阿彌陀佛是我的親人,阿彌陀佛是我可以依靠的親人,阿彌陀佛是我唯一可以依靠的親人。認識了西方極樂世界,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家,西方極樂世界是我唯一真正的家;認識了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堅定了我修學淨土念佛法門,今生一定老實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的信念,一句佛號念到底,不換題目不拐彎,一生圓成佛道。有人曾經問我,妳二十年學佛得到了什麼?我斬釘截鐵地告訴他,我得到了阿彌陀佛。

第四個收穫:認識了上淨下空老法師。

人生遇一明師足矣,我今生遇到了可遇不可求的明師上淨下空老法師。有人好奇心比較強,一直在研究我和老法師是什麼緣分?我自己總結了三條:第一條,碟中緣。二OOO年,我得到了一套《無量壽經》光碟,這是我第一次和老法師結緣;二O一O年春節前,老法師看到了我二OO三年拍的第一張光碟《信念》,邀我去香港見面,這是第二個碟中緣吧;第二條,夢中緣。二O一O年春節前兩個月,在相隔二十天的時間裡,我兩次夢到老法師,第一次老法師一直看著我笑,沒說話。第二次是看著我笑,嘴在動,好像在說什麼,但沒有聽到聲音。第二天早晨,出了這四句話:淨念相繼念彌陀,空亦有來有亦空,吾是佛陀一弟子,師承一脈去極樂。每句話的第一個字連起來,就是淨空吾師;第三條,師生緣。我和上淨下空老法師是師生緣,多生多劫,老法師就是我的老師,我是老法師的學生,今生今世緣成熟了,師生又遇到了,這一回,老師可要帶我回家了。

記得我曾經三次撰文,寫《我所認識的淨空老法師》,二O一四年,我又在公開場合說淨空老法師是一位聖僧,何為聖?大覺者也。我也曾半開玩笑地跟人說過,我原來不知道我來這個世界幹啥來了,現在我知道了,我來這個世界的使命之一,就是把一個真實的老法師介紹給一切有緣眾生,讓更多的有緣眾生共沾法露,共受法益。

認識和親近上淨下空老法師,不是我刻意求來的,它是一種水到渠成吧!緣成熟了,推也推不掉,緣不成熟,求也求不來,一切順其自然,一切隨緣最好。不要忘了至誠感通四個字,心通重要啊!心怎麼通?清淨就通,不清淨就不通;平等就通,不平等就不通;覺就通,不覺就不通,就是這麼簡單。

二、佛陀教育 無上妙法

二十多年以前,我還沒有聞到佛法。各種各樣的磨難接踵而至,讓我應接不暇,我的人生跌到了最低谷。那時,我曾經想過出家,那時要出家,真的就是一種逃避,想遠離這是非之地,眼不見,心不煩;我也曾經想過自殺,想用這種方式解脫自己,離開這個紛紛雜雜的世界,以為這樣就一了百了了。就在我在痛苦的深淵中苦苦掙扎的危難時刻,我有幸聞到了佛法,那一年是二OOO年,是我的人生轉折之年。正如我前面所說,我聞到了佛法,我認識了佛教,認識了釋迦牟尼佛,認識了阿彌陀佛,認識了西方極樂世界,認識了上淨下空老法師。從此,我的人生有了質的轉折。

第一、不治之症,不治而癒。一九九九年,我得了不治之症,系統性紅斑狼瘡,主治的教授說我隨時面臨死亡。因為我對所有的藥物過敏,既不能打針,也不能吃藥。教授說,妳既不能打針,也不能吃藥,妳說這個病怎麼給妳治吧?看到教授面露難色,我不忍心給教授出難題,就說,真的難為你了,那我就出院回家吧。說實在的,那時決定出院回家,我是既無出路,也無退路,說句不好聽的話,就是回家等死吧。可能是我命不該絕,佛菩薩來救我了,有人告訴我讀經、念佛、誦大悲咒。我一一照作。可能心誠則靈吧,我的病在不知不覺中好起來了,到今年已經十七個年頭了,我不但沒有死,不但活過來了,而且愈活愈好。我得了不治之症,卻又不治而癒,按我同學的話說,我創造了兩個奇蹟,一個是醫學奇蹟,一個是生命奇蹟(我這個同學是內科醫學教授)。

第二、拓開心量,笑對人生。以前,我覺得人生真苦,苦不堪言,愈覺得苦,難題愈多,一個難題一個坎,坎坎都難過。接受了佛陀教育以後,我的性格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家親眷屬、親朋好友、同學同事都發現了我的變化。他們說我像換了一個人似的。我告訴他們,原來的那個我死掉了,現在的是一個新的我,是一個經過了脫胎換骨的我。過去我覺得人生苦,現在我覺得人生真美好,真的像老法師說的那樣,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我自己覺得,學佛這麼多年,我最大的變化就是心態好了,心量大了,天天做到真誠待人,笑對人生,老實念佛,法喜充滿。沒有憂慮,沒有牽掛,沒有煩惱,不管外界加予我的是什麼,我都心地清淨,坦然面對,永遠感恩。對於傷害我、毀謗我、侮辱我的人,我都心懷感恩,感恩他們幫助我消除業障,助我成佛。實踐證明,對一切人事物永遠用真誠心慈悲心,什麼境界都能轉過來。如果你還有過不去的坎兒,你就想想釋迦牟尼佛,當年有人批評他,有人罵他,有人侮辱他,有人要置他於死地,比比釋迦牟尼佛,我們算什麼?決定不把這些放在心上,不但不放在心上,還要感謝他,因為他是我的老師,在考我的定功,不考,怎麼知道我有沒有進步?考試通過了,怎麼能不感恩你的主考老師呢?能夠拓開心量,笑對人生,你會覺得生活充滿了陽光,生命充滿了生機,「一切法從心想生」,不要把這句話當成口頭禪,真正做到了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你的境界會得到極大的提升,你才能真正體會到法喜充滿的真實含義。

第三、佛陀教育,開啟智慧。老法師在講經過程中經常提到我,說我得念佛三昧了,說我開悟了,對於這個,我可以坦誠地實實在在地告訴大家,我沒有老法師說的那麼好,老法師這麼說,是對我的愛護和鼓勵,對我來說,是一種鞭策,是一種前進的動力。對於老法師說我老實,聽話,真幹,我一直努力在做,但做得不盡完美,仍需繼續努力。

說到智慧,人人都喜歡智慧,人人都需要智慧,那麼究竟什麼是智慧呢?首先肯定地說,聰明不是智慧,聰明和智慧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依我二十年學佛的體悟,我給智慧下了這樣一個定義:智慧是對宇宙人生真相的認知。換句話說,就是對諸法實相的認知,要知道,世尊四十九年在給我們說什麼?就是在說諸法實相。所以說,你對諸法實相認知得愈多,你的智慧就愈多;你對諸法實相認知得愈少,你的知慧就愈少;你對諸法實相沒有認知,你就沒有智慧。

怎樣開啟智慧?曾經有同修跟我說,劉老師,文殊菩薩是智慧菩薩,我念文殊菩薩名號或念文殊菩薩心咒,是不是智慧就開了?我告訴她,凡事都有個理,你要明理才好。佛告訴我們,智慧是怎麼開的?佛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就告訴我們,智慧是自性本有的,現在你的智慧不能現前,什麼原因?你要把這個原因找到。如果你找不到原因,你就去念文殊菩薩名號和文殊菩薩心咒,我敢說,你就是念一百萬遍,也開不了智慧。為什麼?因為智慧在內不在外,你捨棄內求,而苦苦地去外求,怎能把智慧求來?還有同修跟我說,古大德說,成佛的《法華》,開慧的《楞嚴》,我讀《楞嚴經》是不是能開智慧?我告訴他,古大德說得一點沒錯,我也曾經讀過《楞嚴經》,還抄寫過《楞嚴經》,我是讀也沒開悟,抄也沒開悟,照樣煩惱多多。為什麼?不明理嘛。佛把開智慧的方法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能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智慧就開了。執著是頭一個,這是最嚴重的障礙,你放下了執著,你就開了三分之一的智慧,你的智慧等於阿羅漢;你再放下分別,你就開了三分之二的智慧,你的智慧就和文殊菩薩的智慧無二無別;如果再把起心動念放下,你就得到佛一樣的智慧。佛教我們這個開智慧的方法太好了,我們把原因找到了,我們自性本有的智慧被妄想分別執著障礙住了,我們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智慧自然就現前了。如果你放不下了這些,讀《楞嚴經》你也開不了智慧。告訴大家最最重要的一句話,必須把自私自利放棄,起心動念,不再為自己想。為一切眾生想,你的智慧慢慢就開了,你的福報也慢慢現前,一切為眾生,沒有一絲毫為自己,自己跟眾生是一不是二,自他不二,才能夠真正開智慧。

以上說了這麼多,沒有什麼高深的大道理,只想用我二十年學佛的經歷、感悟,告訴大家佛陀教育是無上妙法。佛陀教育是法,佛陀教育是妙法,佛陀教育是無上妙法。學佛是人生最高享受。

心念彌陀無間斷

口念彌陀連成片

念佛三昧不難得

往生極樂在眼前

真心厭離娑婆苦

紅塵之心早念斷

求生極樂信願堅

放下雜念歸淨念

佛在心中坐

時時都快樂

凡夫不思議

菩薩這樣說

諸佛來救世

應機說法多

若要留痕跡

真假實難說

劉素雲 頂禮

二O一六年一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