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由興起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慈是愛,悲也是愛。慈,無緣,無緣是什麼?無條件。遇到人在苦難當中,他就生起悲心救苦,慈心與樂,為什麼?是同體,所以沒有理由。這是真愛,沒有任何條件,而且是自然的。小孩一、二歲的時候,父母愛他,照顧得無微不至,為什麼?無緣慈悲。因為同體,他跟父母是一體,他現在無知,完全要靠父母,同體大悲,無緣大慈,幫助他長成。所以兒女對父母一生都會想到,這是孝。父母在世,要像父母早年愛護自己,自己在一、二歲的時候,父母怎麼照顧你,現在父母老了,眼花了,耳聾了,說話說不清楚了,動作緩慢了,有沒有關心他?有沒有照顧他?有沒有能夠像照顧嬰兒那樣的照顧?如果能做到了,這叫孝子。父母在晚年,如果造作不善業,身體都不很好,迫切需要人照顧。兒孫不孝,來看看他,問候問候,就算不錯了。全心全力照顧,這種兒孫見不到了,不能說沒有,我們沒有遇到,沒看到。稍微長大了,老師的教導,這個恩德跟父母相同。你能夠接受教育上學,老師幫助你成人。你大學畢業,學位拿到了,你開始服務社會、服務大眾,老師的恩德不能忘記。一個人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才,老師跟父母把你養成的,對待老師跟對待父母完全一樣,沒有兩樣。不一樣的只有在孝服有差別,老師不在了,學生念念不忘老師,不穿孝服,心喪,心裡頭常常念著老師的恩德,沒有老師就沒有你這個人,也就沒有這個事業,做人不能不知道。所以能信能願,發大願,繼往開來,建立孝道。
這幾天大家看了「六尺巷」,這個碟片非常感動人。演的是清朝中葉,康熙、乾隆那個時代,三朝元老,康熙、雍正、乾隆,好人、好事。從這個地方看到他們的家教,看出桐城這個地方的風氣。你要把它看清楚、看明白了,你對於中國傳統文化你就有認識。在這個地球上有完整五千年歷史的只有中國,沒有第二個族群有這麼完整的歷史。老祖宗發明漢字文言文,把他們的智慧德行,用這種工具做為載體,寫成書本留傳給後世。文言文的好處,永遠不改變,只要你學會了,過去東西你接受了,你能看得懂,傳之於後世,千年萬世不會傳錯。你才曉得,為什麼對父母師長要感恩,為什麼對社會大眾要感恩,乃至於大自然,都是用一個感恩的心,大慈悲心處事待人接物,成為家風,這一個家族世世代代祖傳的。為什麼這個社會和諧安定?為什麼這個國家富強?為什麼世界大同?它有道理在。道理在哪裡?在《群書治要》裡面。《群書治要》從哪來的?《四庫全書》的精華。做人,做個中國人,不能不讀。我們希望世界大同,希望天下太平,那就要勸導全世界人都要讀。它不分國籍的、不分族群的,它是利益整個人類的,過去、現在、未來,真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