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今天過天堂的生活,沒有受過苦,成就難了!我在學佛的時候我吃苦頭,真正吃苦頭十五年,往後就好像一般生活,你們認為正常了。古人講的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不肯吃苦、怕吃苦,一點小小的挫折都禁不起,這個人不會有成就。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607集)
2002/1/29
所以我們要懂得如何轉變自己,特別是自己的煩惱習氣很深重,煩惱習氣是我們菩提道上最大的障礙,你要不能做一個大轉變,你怎麼能成功?實在講,菩提道上最大的障礙是我慢,傲慢,自以為是。傲慢的心,哪個沒有?只要有我執就有我慢。你們念過唯識經論知道,第七末那四大煩惱常相隨,四大煩惱第一個是我見、我慢,我見就是成見,執著這個身是我;只要有我,我就比別人高,人就不如我,我慢念頭就起來,跟著就起來了。這個煩惱是無始煩惱,不是學來的,與生俱來最大的障礙。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90集)
我們自己能不能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關鍵在你的決心。我們讀古書,看到古時候蘇秦、張儀,他們念書是怎麼念法?煩惱習氣重,懸梁刺股,用這種方法虐待自己,改毛病,改習氣。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562集)
2002/1/5
我們看到古時候蘇秦、張儀懸梁刺股,發憤求學,成功了。那是真苦,讀書夜以繼日,晚上打瞌睡怎麼辦?從前都是留長頭髮,屋梁上栓個繩子,頭髮綁在繩子上,打瞌睡頭一低下來,這個繩子就把你吊起來,用這種方法。佛家講的勇猛精進,我們在這裡看到了。而不是像現在疲倦了趕緊去休息,放逸懈怠慣了,毛病習氣改不過來。沒有古人這樣的毅力,沒有古人這種決心、精神,所以一生往往空過了。要想成就,不吃苦頭成就不了的。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607集)
2002/1/29
佛家常講回頭是岸,從哪裡回頭?從煩惱習氣回頭。那就是在日常生活當中對人、對事、對物,決定不再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煩惱習氣無量無邊,我平常講十六個字,這是煩惱習氣裡頭最嚴重的,就要從這個地方放下,就要從這個地方做一個轉變。這十六個字是: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一個都不能留,一個都不能隨順,要把它統統放下。放下之後你就得清涼自在。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692集)
2002/5/2
不能成就的原因,就是自己常常原諒自己,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不肯隨順佛菩薩的教誨,雖然天天讀經,天天學佛,但是還是煩惱習氣當家做主,它是自己的主人,自己一定要聽它擺布,這就沒有法子了。這樣學佛,在佛門裡面結個善緣,這一生不會有成就。李老師以前常說,這樣的人,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該怎麼輪迴還是怎麼輪迴。換句話說,你一生的修學與你生死輪迴毫不相干,我們要懂。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562集)
2002/1/5
在佛法裡面,斷煩惱就證菩提。所以修行人一定要跟煩惱去打一仗,要打贏,不能打輸,輸了就完了。怎樣才能打贏?要拼命,不怕苦、不怕難!你決定戰勝。凡是打敗仗的,怕難、怕苦!你注定失敗。真正求佛菩薩保佑,求佛菩薩護念,你下定決心,佛菩薩就現前。佛菩薩日夜在你周邊保護你。怕苦、怕難,怎麼能出得了輪迴?怎麼能得生淨土?我們把毛病找出來,只要把毛病消除,佛祖能成就,我們為什麼不能成就?
大乘無量壽經(第42集)
1999/3/20
佛法真正是做得非常徹底,做出來給我們看。儒家在《禮記》裡教給我們「安安而能遷」,就是這個意思。兩個「安」,是說身也安、心也安,身心都安穩,這個好自在。你能捨棄,為什麼能捨棄?為了眾生。我為了要服務眾生、為了要救度一切眾生,我把我安適的環境放棄、捨掉,不怕苦、不怕難去服務大眾,這才是偉人,稱為大人物;在佛法裡面稱為大英雄,佛的殿稱為「大雄寶殿」就是這個意思。他能吃人所不能吃的苦頭,能忍受一般人不能忍受的苦難,要為人之所不能為,這是大人物。所以這些地方我們不能輕易的看過,這就是儒家所謂「安安而能遷」。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1集)
198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