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門深入,長時熏修

如何伏煩惱?-第246集

如何伏煩惱?-第246集

  佛法的因緣,淨宗因緣是無比的殊勝,到哪裡都聽得到阿彌陀佛,聽到不信這叫難逢。緣為什麼盛?因為十方一切諸佛菩薩都宣揚,其他的法門不見得會宣揚,唯獨這個法門無時無處不在宣揚,所以難逢的意思實在就是講的難信。什麼人能去?念佛的功力要能把煩惱伏住就能去,所以這個法門不要斷煩惱,只要把煩惱伏住不讓它起現行,有這個能力就可以往生。

  對治習氣 1997/9/27

  

  所以我們要想在這一生當中真正成就就要下決心,要有毅力去伏煩惱。斷實在講太難了,非常不容易,伏當然也不容易,那要比起斷來講,那容易太多了。怎麼個伏法?最好的方法,改習氣,把習氣反過來,這個方法比什麼都妙,非常有效果。念這句佛號不一定你能夠壓得住習氣,所以你要懂得怎麼把它翻過來。

  對治習氣 1997/9/27

  

  譬如我的煩惱是貪財,看到錢財就喜歡,我用什麼方法來對治?有了錢財趕快布施,痛痛快快把它散掉,這個就是方法。瞋恨重的,慈悲,貢高我慢的學謙虛,你能夠把它反過來,那個效果比什麼都快。有人不懂得這個方法,用一句佛號拼命壓也壓不住,所以不如反過來對治,那個效果快。這個煩惱習氣無始劫帶來的,薰習得非常嚴重。這個事情只有自己清楚,自己要常常反省檢點,我們的病在哪裡。

  對治習氣 1997/9/27

  

  佛用六服藥教我們對治:第一種病,慳貪,用布施來對治;第二種病,惡業,用持戒對治;第三種病,瞋恚,用忍辱來對治;第四種病,懈怠,懶惰懈怠,用精進來對治;第五種病,散亂,這心裡妄想,散亂,用禪定對治;第六種愚痴,用般若對治。菩薩修六波羅蜜,對治這六種毛病。這六種毛病都沒有了,就叫圓滿。

  淨土大經科註(第415集) 2012/7/7

  

  每個人的煩惱可以說統統都具足,但是對於煩惱的輕重各人不一樣,譬如有人貪心重,有人瞋恚心重,有人愚痴重,這不相同。我們要對治,佛法開頭就是講對治,哪一條最重先治哪一條。貪心最重,我們先對治它,用布施;如果瞋恚心最重,就先對治瞋恚,修慈悲、修忍辱。

  妙法蓮華經大意(第36集) 1981

  

  我勸大家讀經,用讀經的方法,發現自己的毛病。你要是不讀經,你怎麼會知道自己有過失。經就像一面鏡子,我們臉上有骯髒看不到,照鏡子就看到了。我們讀佛經,檢點自己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天天讀,天天反省,天天檢討,天天改過,這叫真用功。用真功夫,才能與佛相應。

  修行的方法(第2集) 1998/2

  

  在淨宗裡面講,《無量壽經》的經題說得好,「清淨、平等、覺」,這五個字是永恆不變的原則。我們要修清淨心,要修平等心,要修覺悟的心。清淨就是戒,六根清淨,一塵不染,不被世緣所染污,這是清淨心。平等是定,心有不平,這個心就動了,像水一樣,水在平的時候是定的;起了波浪,它是動的。所以,平等是定學,覺是慧學。

  可見得清淨、平等、覺,就是戒、定、慧三學。

  修行的方法(第2集) 1998/2

  

  清淨、平等、覺,也是菩薩的六度。這五個字裡頭,字字都圓滿含攝六波羅蜜。如果勉強的分配,布施、持戒是清淨。布施是捨、是放下,統統都捨掉了,統統都放下了,心清淨了。你心裡頭如果有牽掛、有憂慮,你的心就不清淨,放下就清淨了。所以,清淨是布施,清淨是持戒,布施、持戒修清淨心。

  修行的方法(第2集) 1998/2

  

  佛常常教我們「捨得」。布施是捨,捨了就得,這是一個意思,佛的意思不是死的。佛的意思,是你得到的也捨掉。我財布施得財富,我心地不沾染財富,把我所得的也捨掉。「捨得」,捨你所得到的,你才會得清淨心;你要捨,又希望得到,你的心怎麼會清淨!所以「捨得」的意思很深很深,一般人看得很淺,只看到第一層,沒有看到底下甚深的一層意思。為什麼叫你把那個「得」捨掉?老老實實告訴你,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可得。不可得,你一定要得,你不是給自己找麻煩嗎?你把「得」的念頭統統放下了,你才得到清淨心。

  修行的方法(第2集) 1998/2

  

  忍辱、禪定得平等心。無論世法、佛法要有耐心,有耐心,心能不能平等?不能。但是雖不能平等,是平等的前方便,是修平等心的預備功夫。因為你不能忍,你決定不能得定,得定才平等,所以忍辱是禪定的初步功夫。這是忍之淺義,很淺顯的意思;它的深義,那就不是這個講法。忍的深義是對於一切事實真相真正明瞭,佛所講的宇宙人生的真相,能肯定、能同意、能認可,這叫忍。這個意思就深了。你能夠肯定佛的說法,能夠承認佛的說法,你的心自然就定下來,平等就現前了。平等心起作用,就是智慧。

  修行的方法(第2集) 1998/2

  

  六波羅蜜講的是原則,每一條裡面要是去運用都是深廣無盡,所以要善於體會、善於運用,對治自己的慳貪、惡業、懈怠、懶惰、瞋恚、嫉妒、散亂、愚痴,這是大病,佛說出這六個原則來對治。我們在日常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能用這個原則來治病,然後信願念佛就決定得生,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就大成就了,真正可以稱得上是究竟圓滿的成就。這一生的殊勝,無量劫來生生世世都不能比,這一生是無比的殊勝。

  對治習氣 1997/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