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門深入,長時熏修

時時反觀自己-第597集

時時反觀自己-第597集

  法語:

  行固然重要,而觀更重要。行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無觀慧,其他都是盲修瞎練,人天福報。他人如對我有分別,沒有影響;但如果自己覺得他對我還有分別,就是五十步笑百步。菩薩是在境界上學,而不是在經本上學。

  

  節錄:

  觀慧就是我們現代人所講的人生觀、宇宙觀,換言之,就是對於宇宙人生的看法、想法,在佛法裡面叫觀慧。觀裡面要有智慧,也就是說我們對於宇宙人生的想法、看法裡面,充滿了真實的智慧。真實智慧從哪裡顯示出來?無住,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放在心上,你這個心乾淨。

  金剛般若研習報告(第58集) 1995/5

  

  「觀行二門,雖然並重,而以觀慧為主。而觀慧要在實行中見。經中處處以布施與無住並說,即明此義。」觀行二門就是解行二門,觀是解。二門雖然並重,但是要以觀慧為主。在佛法裡面,大小乘佛法的差別就在此地。大乘佛法是以觀為主,行不能沒有,決定要有行,但是解行以解為主;小乘是以行為主。就是說觀行兩個,大小乘他們的重心不一樣。大乘法門著重在智慧,所以大乘法成就快。智慧能夠斷煩惱,能夠破無明,成就快。

  金剛般若研習報告(第64集) 1995/5

  

  「若但行施而無觀慧,則等於盲修。」佛門裡面常講,盲修瞎練。什麼叫盲修?沒有智慧,也就是說,沒有佛菩薩那樣的觀念,他也很熱心的到處布施,到處去供養,到處幫人家的忙,這是盲修瞎練。他所做的是有漏福報,他只能得這個,菩提道上不相干。

  金剛般若研習報告(第60集) 1995/5

  

  佛經裡面常常用比喻說,「般若如目,餘度如盲」。六度,六波羅蜜,六波羅蜜裡頭般若波羅蜜最重要,為什麼?它是智慧。其餘五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這五種,如果這五種裡頭沒有般若智慧,所修的是福報,人天福報。如果有智慧,有智慧是什麼?你修前面五度,不執著修五度的相。就是說布施,我不把布施放在心上,布施完了之後心地清淨,不放在心上,這是般若。

  二〇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210集) 2015/7/9

  

  持戒亦如是,持戒不著持戒的相;執著就壞了,分別就壞了,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忍辱亦如是,精進、禪定統統如是,這裡頭有般若,那就是菩薩所修的法門。這六個是綱領,每一樣裡面都無量無邊。你說布施,無論是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無量無邊眾生得布施的利益。做這麼多好事,如果放在心上,心就被染污,智慧就沒有了;不放在心上是智慧,心地乾乾淨淨、一塵不染,做無量無邊功德,這個成就是成佛果地上累積的功德,叫積功累德,是這麼來的。

  二〇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210集) 2015/7/9

  

  像鏡子一樣,鏡子照外面,它裡面照得清清楚楚,它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所以佛教我們用心要像鏡子一樣,用心如鏡。六根接觸外面境界,觀照,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心是定的、心是清淨的,清淨心就是寂,這就是功夫。寂,那個照就是智慧。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真正會修行的人,在日常生活當中,事上是六度,六條綱領;理上是自己得清淨心,得般若智慧,理上就是禪定、般若,我們要得這個受用。

  無量壽經(新加坡二次宣講)(第14集) 1994/11

  

  仁者是什麼?仁者是菩薩,菩薩沒有一個冤家、沒有一個對頭,我們要學。可是他跟我做對頭,那是他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情。他對我有分別、有執著,我對他沒分別、沒執著。換句話說,你走的是菩薩道,他走的是六道輪迴,那不一樣!他如果哪一天覺悟、明白了,也跟著你學,他回頭就走菩薩道了。這個道理一定要搞懂,要不然你的佛就白學了。菩薩快樂!快樂的原因就是菩薩沒有對立,這最快樂的。跟任何人不對立,跟任何人都和睦,都是自己的親人,跟一切物不對立,這就是邊見破了。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531集) 2011/8/10

  

  邊見放下了,邊見簡單講就是對立。我們能夠在這一生當中,不跟人對立、不跟一切事對立、不跟一切萬物對立,你多自在。他跟我對立,我跟他不對立,就對不起來。別人不管怎樣對我,我只一個真誠心對他,一個愛心對他,這樣就好。他有分別,我沒有分別,這就對了。活在這個世間不要太認真,都是假的。知道假的就好辦了,知道假的,他不放在心上,心量就拓開了。

  發大誓願(第二回)(第9集) 2015/5/16

  

  人不要跟別人比,跟別人比你永遠不能成就。跟誰比?跟諸佛如來比,才能幫助我們提升。那人他沒有成佛,我迷他也迷,他迷得比我深,我就感到驕傲,那不是五十步笑百步嗎?這個錯了,五十步慢,百步也不快,距離很遙遠。所以一定要跟諸佛如來看齊,他是圓滿覺悟了,我們還有這麼多東西沒放下,這慚愧!看看祖師大德,他們能放得下,我為什麼放不下?章嘉大師說的,你沒看破,你看破自然就放下了。

  淨土大經科註(第520集) 2012/9/17

  

  所以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境界,一回過頭來,就把自己的毛病找到了。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界之中,只要你留心都是菩薩學處,都是如來道場,成就自己的菩提道。所以同學們要記住,單單在講堂、在經本上學的東西太有限,甚至一生在講堂裡天天講經說法,什麼也沒學到,這話是真的,絕對不是假的。你所學到的是什麼?言說,空話,沒有一句你落實,落實才是真正得到,你真得受用。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91集)

  

  所以會學的人,講堂裡學的這些原理原則,馬上就轉到我六根接觸境界之處,我就會了。見色聞聲,真的是頭頭是道左右逢源。那個覺悟,時時覺,處處覺,念念覺,覺了就不迷。不迷就是迷改過來了,那就是修行,把迷立刻就修正過來。更進一步,幫助一些沒覺悟的人,這就是「一切眾生」引伸的意思了。先度自己,再度一切眾生,然後知道自他不二;一切眾生就是自己,自己就是一切眾生。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91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