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門深入,長時熏修

修行,最重要的是不能中斷-第853集

修行,最重要的是不能中斷-第853集

  法語:

  修行要真幹才管用,最重要的是不能中斷,一中斷,道心、智慧退轉了,煩惱習氣就增長。凡夫修行很不容易成就,原因就在退轉得太厲害了。如果能夠像善財童子一樣保持著不退轉,成佛是一生的事情,不需要多生多劫。

  

  節錄:

  我們今天修行懈怠,精神提不起來,什麼原因?業障深重。在我們自己這一生學習過程當中,我們體驗到業障要是消了一點,精神就能振作得起來。愈是真修,業障年年輕,你修行有進步;功夫好的,月月有進步。這個進步,我們不必去問別人,自己知道,這個自己是你親身的感受。月月境界不一樣,月月煩惱輕,我這一個月比上一個月煩惱輕。我常常講的,這是最容易檢查得出來的,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你就想這個;其他的太微細、太廣大了,我們想不到,我們就想這一點。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775集) 2002/7/16

  

  你拿這十六個字去反省,今年跟去年比較,現前跟上一個月比較。如果你一反省一比較,真的輕了、少了,智慧增長了。為什麼?從前看經看不懂,不知道什麼意思,看註解也看不懂,現在慢慢的能看懂了。從前聽經聽不懂,好像是聽懂了,真的沒聽懂,現在再聽豁然懂了,明白了,就是這個現象,這是好境界。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775集) 2002/7/16

  

  最重要的不能中斷,一中斷你的智慧退轉了,你的道心、智慧退轉,你的煩惱習氣又增長了,最怕的是這個。凡夫修行很不容易成就,原因在什麼地方我們自己要知道,退轉得太厲害了。如果凡夫修行能夠像善財童子一樣保持著不退轉,成佛是一生的事情,不需要多生多劫,一生就成功。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775集) 2002/7/16

  

  在生活裡頭修,在工作裡面修,在處事待人接物裡頭修,還長時間的修,天天修,一刻都不能中斷。你一有中止的時候,馬上就退轉,你的毛病習氣又出來。修什麼?就是修「外不著相,內不動心」,就修這個。這個就能還原,返璞歸真。你以為修什麼?修的清清楚楚、明明瞭瞭,這是慧;如如不動,這是定。定慧等學,定慧增上,定幫助慧,慧幫助定。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193集) 2003/12/21

  

  哪個不是佛!每個人自己都是不動智佛。不動智佛是理、是體,沒有形象。這是世間人所講的真理,真理只有一個就是如如不動。不動,智慧就現前,這個智慧是本有的,所以不動下面加個智,意思你應該要體會得到。一動,智就沒有了,這一動,智就變成識了。識是什麼東西?就是智裡頭夾雜著妄動。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193集) 2003/12/21

  

  佛菩薩教我們,我們不能不起心動念,要不起心動念我們就成佛了,就不是凡夫,凡夫肯定要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怎麼辦?不要緊,把念頭轉過來,起心動念為眾生想、為社會想、為大眾想,決定不為自己想。把境界轉過來了!不但不為自身想,不能為自己一家想,要為天下所有家庭去想,不能為我自己這個行業想。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775集) 2002/7/16

  

  我們念佛作用在哪裡?作用就是在清淨心。心裡面只要一起念頭,不管這個念頭是善是惡,只要有念就趕快換成阿彌陀佛,這就對了。正是古德所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覺是什麼?換成阿彌陀佛就是覺。不念阿彌陀佛,就都是妄想、都是妄念。不但這世間一切法是妄念,就是在佛法裡面還是許許多多的妄念,這是我們一定要曉得的。所以念佛的作用,無非是消除妄念而已。因為妄念不停,所以你這個佛號就不能中斷,佛號一斷,妄念又起來了。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55集) 1984/12

  

  一斷就迷了,這也是修行成敗關鍵的所在。一般人學佛不容易成就,就是他能夠提得起觀照的時間很短,迷失的時間太長。像這種,我想每一位同修都有這個經驗,展開佛經聽的時候,滿有理,我都懂;可是出了門,一遇到事情馬上就糊塗,就做不了主。這就是什麼?你的功夫不得力。功夫要得力了,他在境界裡頭就能做主,就可以做主宰。

  地藏經(第6集) 1985/10

  

  劉素雲居士住在東北,我們一南一北距離這麼遠,這是得力於現在高科技,得感恩它。她只得到我一套《無量壽經》的光碟,早年講的,大概一百多個小時講完,就那一部經。她每天聽一個小時,但這一個小時她聽十遍,長時薰修。每天聽一個小時,一個小時聽十遍,就聽十個小時,十個小時聽經。一部聽完了,從頭再聽,十年沒間斷。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279集) 2013/4/28

  

  除了聽講之外,她就念佛,她的心是定的,她沒有雜念、沒有妄想,她沒有欲望,確確實實大勢至菩薩講的念佛原則她做到了,「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她做到了。聽經,把道理明白了,事實真相搞清楚了,她的信心堅定、願心堅固,不動搖了,念佛往生有把握,法喜充滿,歡喜!時間要久,要永恆不變,古人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279集) 2013/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