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門深入,長時熏修

冥性與自性有何分別?-第1526集

冥性與自性有何分別?-第1526集

  問:二十五諦中的冥性,與自性有何分別?

  答:如果講性是一個,冥性跟自性是一個性。為什麼稱為冥性?迷惑了,迷了!自性迷了就變成冥性,覺悟了,覺悟了就叫佛性。所以性是一個,迷悟不相同。而且性,眾生跟佛是一個性,你們常常參加「三時繫念」,中峰禪師的開示不是說得很好嗎?「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此方即淨土,淨土即此方」。這是一個性,情與無情是一個心性變現出來的。《華嚴經》上講的,虛空法界從哪裡來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個心就是自性,是自性現相;識就是自性迷的那一部分,迷它才會變,不迷它怎麼會變!十法界是識變的,換句話說,十法界統統迷,沒悟;悟了,十法界就沒有了,不但沒有六道,十法界都沒有。

  永嘉大師《證道歌》上講得好,「覺後空空無大千」。悟了之後,法界只有一真,叫一真法界,十法界、六道就沒有了,只有迷悟的差別。所以性是一個性。性,本性裡頭本來具足無量無邊的智慧、德相,都是佛在《華嚴經》上說的。所以智慧、德相是自性本具,本有的,佛教導一切眾生,沒有別的,恢復自性而已。這個智慧、德能不是學來的,迷的時候迷失了,你要去學,你學的那個東西跟自性本具的差遠了,不能比,這個一定要曉得。你真正明白了,我們學佛求什麼?就是求明心見性。但是在這個世界障緣太多,我們的業障重,外面的緣不好,再又壽命很短,不容易成就,我們才用第二個方法,我們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換一個修學環境,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是帶業往生,並沒有明心見性。

  但是你一定要曉得,這個法門只有這麼一個,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需要斷煩惱、證菩提,也就是說沒有帶業的。只有淨土宗這個法門是帶業,其他的都不帶業。不帶業,你這一生不可能有成就,你試試看,你能不能把自私自利,我平常講的這十六個字「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斷掉,你試試看,你看你能不能斷掉?斷不掉,出不了六道輪迴。再給你說,不要講出六道輪迴,斷不掉,三界裡面你出不了欲界,欲界外面還有色界、無色界,更高層次你去不了。充其量你在欲界裡面打滾,欲界就是六道輪迴,這是一定要懂得。

   學佛答問(答澳洲參學同修之三)(共一集)

  200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