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門深入,長時熏修

古人勤学 照雪聚萤-全1集

古人勤学 照雪聚萤-全1集

  經句:

  古人勤學,有握錐投斧,照雪聚螢,鋤則帶經,牧則編簡,亦為勤篤。

  ——《顏氏家訓》

  

  開示:

  「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東晉的車胤他家裡很貧窮,買不起油來點燈讀書,所以他在夏天夜裡就用紗囊,能透光的紗囊裝螢火蟲,來供他照明讀書用。後來官做到吏部尚書,很有成就。『如映雪』,這個映雪也是晉朝的孫康,也是買不起油燈,最後在冬夜裡,常常借白雪反射的月光來苦讀,後來也做到御史大夫。

  德行基礎《三字經》心得分享(第16集) 2017/8/17

  

  所以他『家雖貧,學不輟』,輟是停止,所以他的學習不中斷,想盡方法來克服環境,來抓機會學習。後來孫康的後人非常敬佩他的祖先,所以他們的堂號叫映雪堂。這兩個例子也給我們啟示,人在面對困難困苦挑戰的時候,要有一個態度,就是能夠去突破、去改善。而且往往是條件困苦的人,他能自立自強,他能不畏懼艱難險阻,反而磨鍊出他百折不撓的性格。

  德行基礎《三字經》心得分享(第16集) 2017/8/17

  

  所以孟子有一段話講,「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這一段為什麼?要「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要提升他的能力,把本來不會的要磨鍊到會。孟子這段話也是期勉我們要禁得起鍛鍊挑戰,所以假如你往後遇到很大的挫折困難,不要難過,反而轉個念要高興。為什麼?因為老天瞧得起我,才會這麼大的困難讓我面對。

  德行基礎《三字經》心得分享(第16集) 2017/8/17

  

  「披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披蒲編』是劈斷蒲草葉,然後將它編訂成冊來抄經,來書寫。這個是西漢的路溫舒,他因為家裡貧窮,父親派他去牧羊,他剛好就特別想學習,就取了水澤中的這個蒲草葉來編書,把借來的書抄在上面,這個披就是劈開,劈斷。『削竹簡』,將竹子削去竹皮,製成簡冊,也是在上面寫上字。而且以前的竹簡都是用刻的。這個「削竹簡」是指公孫弘,他也是漢朝的一個大臣,他也是五十歲還在給人家放豬。結果他也是很想多學習,所以才削竹簡來做簡冊,而且借了人家的《春秋》來抄寫。

  德行基礎《三字經》心得分享(第16集) 2017/8/17

  

  所以他們兩個人連書本都沒有,但是都克服很多的困難,然後抓住一切的機會時間來學習,後來都有很高的成就,對國家也做出很大的貢獻。這兩個例子也給我們一個啟示,你看他們的條件這麼困難,但是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而且一個人的心念能夠招感未來,甚至是當下很多的助緣。所以貴人也是要靠自己的心感召來的,一個人不好學,一個人沒有使命感,貴人來了他也不認識,貴人來了他嫌囉嗦,貴人來了他趕快跑了,因為他比較喜歡懶散、怠惰、玩樂。

  德行基礎《三字經》心得分享(第16集) 2017/8/17

  

  所以夏老說,「自助者天助,自救者天救」,舉的這些就是很好的榜樣。自棄者,就像我們前面講歷史講扶不起的阿斗,老天、佛菩薩也只能等待他回心轉意,緣成熟了再來幫他。再來這個事例也在提醒我們,他們條件這麼困難,但是卻且知勉,『彼無書,且知勉』。

  德行基礎《三字經》心得分享(第16集) 2017/8/17

  

  「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現在舉的兩個例子是西漢的朱買臣,他家裡貧窮,而且靠賣柴為生,這個『負薪』就是常常去砍柴,背著柴火去賣。但是他邊挑柴討生活邊勤奮的讀書,所以『身雖勞,猶苦卓』,這個苦卓是在勞苦中卓然自立,懂得苦學,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如掛角』是指隋朝的李密,他也是小時候有志於學,但是家貧,他是放牛,常常就看《漢書》,所以他騎的牛,牛角上會掛著《漢書》。而且他們也很清楚,真的要對社會有貢獻,要出人頭地,你不懂得這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智慧,我們就根本出不了力。

  德行基礎《三字經》心得分享(第16集) 2017/8/17

  

  「頭懸梁,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頭懸梁』就是把頭髮拴在屋梁上,因為假如讀書打瞌睡了,因為這個頭髮已經綁在這個屋梁上,就被扯得很痛,所以就強迫自己不能打瞌睡。這是漢朝孫敬的故事,等於是他非常刻苦勤學,不敢絲毫鬆懈。『錐刺股』就是拿著錐子,錐子前面是尖銳的,只要有睡意了,他就戳自己的大腿一下,這個一戳下去睡意全消了,指的是戰國的蘇秦。當時候他到秦國去遊說,結果不得到重視,就落魄回家,被很多人瞧不起,連妻子跟嫂嫂都對他不屑一顧。

  德行基礎《三字經》心得分享(第16集) 2017/8/17

  

  結果他知恥近乎勇,發憤讀書,然後很用心深入姜太公的《六韜》,最後積累了足夠的學問,後來得到六國的重用。他是合縱政策,把六國的力量合起來對抗秦國,他就變六國的宰相,也有一定的成就。所以這兩個例子,他不是人家催促他們學習的,是他主動奮發向上的。所以『彼不教』,這個「教」就是不待別人催促他,不待別人教他,他自己自動自發的,所以這個是有剛剛講的慚愧心、奮發的心、改過的心,他不讓怠惰的習氣現前,下功夫把它克服過去。

  德行基礎《三字經》心得分享(第16集) 2017/8/17

  

  其實真的要克服每一個習氣不容易,都是要發勇猛心,立決定志,這個決定就是我這一生一定要成就,勇猛心就是我死都不怕,就怕念頭不對。所以真明白了,克念作聖。所以不顧生死,死都不怕,就怕念頭錯了,有這樣的態度,慢慢慢慢功夫就能得力了。所以剛剛這兩個例子,「頭懸梁,錐刺股」,他們也是有跟這個發勇猛心,立決定志相應,不過他們是求功名,我們是求出離生死,求道業精進,求功夫得力。

  德行基礎《三字經》心得分享(第16集) 2017/8/17

  

  釋迦牟尼佛一生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我們要記住。佛陀十九歲離開家庭,出去參學,三十歲開悟,十九歲離開家庭是放下煩惱障,菩提樹下開悟是放下所知障。他十九歲參學學了十二年,印度所有宗教、所有的學派他統統親近過、統統都學過。這都是示現給我們看的,告訴我們,他的智慧是從勤學當中得來的,最後大徹大悟是從禪定當中得來的,告訴我們這些事情,做為以後教學的張本。

  淨土大經科註(第484集) 2012/8/22

  

  我們要幫助一切眾生,所以勤奮的在修學;勤學佛法,不是為自己,是為一切眾生,這個意思一定要懂得。為自己可以不學,可是我學佛法為眾生,那就不一樣了,我要是學不好眾生受苦,我如果學好了眾生得樂,這個意思完全就不相同。所以佛勸我們要發菩提心,菩提心是什麼?為眾生就是菩提心,為自己就沒有菩提心。為眾生,我一定要做;為自己可做可不做,自己早一天成佛、晚一天成佛無所謂,不在乎。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21集)

  

  可是為眾生就不可以,我們早一天成就,眾生早一天脫離苦難,我們早一天成就,一切眾生少受一天罪,發這樣的心,發這樣的誓願,就叫做發菩提心。菩提心頭一個,「眾生無邊誓願度」,念念幫助一切苦難眾生;眾生受苦受難,水深火熱,刻不容緩,我們怎麼能夠懈怠?只要自己勇猛精進,你就得一切諸佛菩薩威神的加持。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21集)

  

  為什麼?一切諸佛菩薩都有這個弘願,我們現在用這個身體幫助他落實,他怎麼不歡喜?怎麼不加持?他加持我們,就是他的慈悲,就是他幫助一切苦難眾生,這是我們自己的心願,跟佛菩薩的心願合而為一,這就感應道交。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21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