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仁,一國興仁-全1集
經句:
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
——《大學》
開示:
《大學》裡面說「一家仁」,一個家庭裡面都是仁德之風,一家仁,一個國家就興起了仁德的社會風氣,「一家仁,一國興仁」。所以帶領一個國,帶領一個團體沒有想像中這麼複雜,一定是從自己修身,家庭齊家做起,自然而然治國、平天下。所以你看周朝也是從他自身修身,從家庭做全國的好榜樣,所以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家人懂得禮貌,懂得禮讓,全國人民就興讓。
幸福人生講座(第10集) 2004/11/22
所以周朝當初太王在的時候,太王是王季的父親,王季的兒子是文王。太王當初看到這個文王(他的孫子),覺得這個孫子秉賦非常好,將來可能是一代聖君,但是王季是第三個兒子,他還有一個大哥叫做泰伯,還有一個二哥叫仲雍。這兩位王季的兄長一看到自己的父親這麼疼愛這個孫子,了解到他們的姪子是一代聖君。
幸福人生講座(第10集) 2004/11/22
所以他為了不讓他的父王難做,兩個人趁著說要幫父親去採一些草藥,兩個人就上山去了,從此不下山。他怕父親傳給王季,會讓他父親覺得對他們兩個很不好交代,所以為了讓父親好做人,可以放下權位。所以這個家庭的禮讓是會讓太多人非常感動。
幸福人生講座(第10集) 2004/11/22
而這麼一讓成就了孝心,這麼一讓,兄弟之間不為權、不為利去爭,所以確確實實做到孝悌。對父親做到孝,對兄弟友愛,悌,再來對人民做到忠;忠於人民,讓人民能夠得到一個聖君。所以這麼一讓,孔夫子說這兩個人「至德」,沒有真正的德行做不出這樣的事情出來。所以他們「一家讓,一國興讓」,周朝為什麼強盛?就是榜樣做得非常非常好。所以古代能夠留名青史的這些風範都不是虛妄的。
幸福人生講座(第10集) 2004/11/22
古人說,「一家仁,一國仁」,仁是仁愛之人,仁這個字也是會意,是什麼意思?仁愛就是眾生。所以這個字的顯示是二人,不是一人,有我還有別人,自他是一體,自他不二,這是仁表的意思。宗門有一句話說,「識得一,萬事畢」,佛法常說「入不二法門」,真正識得一、入不二法門,這個人才是仁者。佛家稱人稱為仁者,這個稱呼是極為尊敬,佛在經典裡面稱菩薩為仁者。
太上感應篇(第46集) 1999/7/3
我們從字面上來看,仁慈的人,只有菩薩才是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我們要一家都做到仁愛,諸位要知道,仁愛比親愛意思又不一樣。親愛是從情上建立的,感情深厚;仁愛是從理上建立的,知道什麼?自他不二,萬法一體,那個愛心是從理上、從心性裡面流露出來,那是真愛,永恆不變。別人愛我,我也愛他;別人不愛我,我還是愛他。別人以善心對我,我以善心對他;他以不善心對我,我還是以善心對他,那是菩薩,那是仁愛,不是通常講的親愛能夠相比的。
太上感應篇(第46集) 1999/7/3
仁慈的人,菩薩大慈大悲。仁者無敵,敵是什麼?對立的。菩薩沒有對立,跟任何人沒對立,他跟我對立,我不跟他對立;換句話說,菩薩永遠沒有敵人,沒有冤親債主。我們今天起心動念要防一個人,錯了,你防他幹什麼?我沒有學佛的時候,也常聽人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學佛之後知道防人也不可以,也是錯誤的,你防他幹什麼?你要把他看成佛、看成菩薩,就對了。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524集) 2011/8/5
害人之心是造孽,防人之心也是造孽,那個防是染污、是不平。你心真清淨、真平等,哪來的防人之心!沒有需要。財物放在這邊,人家拿去了,好!大家用,我用、他用不是一樣嗎?都好,何必要去防他?不需要,真正心開意解得大自在。每天還要防人那心很苦,這裡講的「心勞身苦」,天天防這個、防那個,你說你活得多可憐。十法界依正莊嚴全是假的,《般若經》上講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你防他幹什麼?什麼叫人生最高的享受?心明白,身安樂,這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心安身樂。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524集) 2011/8/5
「崇德興仁」,一個仁,一個德,必須要遵守,起心動念不能離開。德是什麼?在中國傳統文化裡面,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就這四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決定不能違背,違背叫缺德,缺德就是造惡,後頭有惡報。我們要把這四科做出來,做表率、做榜樣給社會大眾看。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1集) 2012/10/21
首先社會大眾就會說你們這些人都是好人,這他們肯定了。佛法的德,就是三皈、五戒、十善、六和、六度,這不能不做到。世出世間法,在普世教育是非常接近,我們統統學,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我們不怕吃虧、不怕上當,我們做得非常快樂、非常歡喜。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1集) 2012/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