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心地清淨是自度,幫助一切眾生而不著相是真正度他,自他兩利。幫助別人的時候不執著,心地清淨平等,一念不生。世間人無論怎樣對自己都不要計較,不要放在心裡,因為他是迷而不覺,無論做什麼錯事都可以原諒。
要想求心安,先要求得身安,身心安穩,道業才能成就。正如佛家常講,「法論未轉,食輪先轉」。生活安定,這樣才有心學佛;生活沒有著落,每天的憂慮放不下,就沒有心思學佛。
我們在日常生活交往中,第一個大前提要為人,一定要利益對方,不是求利益自己。佛菩薩與大眾相處,能令人愛戴、尊敬,因為佛菩薩表現的是捨己為人。
我們與一切眾生的往來,用的是真誠心、恭敬心、禮讚心、慈悲心,合起來說就是菩提心,菩提心就是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以真誠的愛心做基礎,加以善巧方便,才能真正利益眾生。
化解衝突是從自己內心不跟人對立,跟任何一個人沒有矛盾、沒有衝突,從這裡做起,我們才有冷靜的頭腦、真實的智慧去解決問題,不是情緒,情緒不能解決問題。所以要放下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