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三天不讀書,面目可憎」,那是在過去。現在是內有煩惱、憂慮、牽掛,再加上外面的誘惑,所以一天不讀經,一天不聽經,煩惱就起現行。要是半個月、一個月都沒有聽經,沒有讀書,你的衰退是必然的。
《弟子規》說:「道人善,即是善;揚人惡,即是惡」。修行人看到別人善,知道要學習;看到別人不善,不會宣揚,反省自己有沒有,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在境界裡歷事練心,修清淨平等心,不但對善人、惡人,對畜生、餓鬼、地獄都平等。
處順境時,一切稱心如意,不能有貪念,因為起一念貪心,立刻墮落了,這比處逆境還要嚴峻。一般人曉得逆境、惡緣容易墮落,不知道順境、善緣更容易墮落。善財童子就是處順境、善緣,但他不貪圖富貴,能捨棄、放下。釋迦牟尼佛生長在皇宮,他的環境更是順境善緣,名聞利養樣樣具足,如果他貪圖富貴就出不了六道輪迴。所以,處逆境順境、善緣惡緣,要真正把貪瞋癡慢連根拔除。
在世間要修好因。好因是智慧、德能、相好。怎麼修法?兩個字:淨、善。心要清淨,淨生慧,善生德。智慧是清淨心生的,相好是善行生的,德能是淨、善合起來生的。我們就是修心純淨,行為純善,這是成佛之道。所以,真正的快樂自在是心地清淨、行為善良。
諺語常說「人逢喜事精神爽」,遇到自己很高興、歡喜的事,可以不吃飯、不睡覺,精神都很好,因為心的能量、體的能量特別豐富。這個能量是從歡喜心裡面得來的。為什麼諸佛菩薩的能量那麼充實、廣大,永遠不衰不竭?都是從歡喜心生的,這個歡喜心在佛法裡面稱為「大慈大悲」。他對於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一切人事物,充滿了真實、清淨的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