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無所不通。(卷九 孝經)

子曰:「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事兄悌,故順可移於長;居家理,故治可移於官。是以行成於內,而名立於後世矣。」
(卷九 孝經)

忠有三術:一曰防,二曰救,三曰戒。先其未然,謂之防也;發而進諫,謂之救也;行而責之,謂之戒也。防為上,救次之,戒為下。(卷四十六 申鑒)

孔子曰:「欲人之信己,則微言而篤行之。篤行之,則用日久;用日久,則事著明;事著明,則有目者莫不見也,有耳者莫不聞也,其可誣乎?」(卷四十六 中論)

禮之可以為國也久矣,與天地並。君令臣恭,父慈子孝,兄愛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婦聽,禮也。(卷六 春秋左氏傳下)

有一言而可常行者,恕也;一行而可常履者,正也。恕者仁之術也,正者義之要也。至矣哉!(卷四十六 申鑒)

民無廉恥,不可治也。非修禮義,廉恥不立。民不知禮義,法弗能正也。非崇善廢醜不向禮義。(卷四十一 淮南子)

君子能為可貴,不能使人必貴己;能為可信,不能使人必信己;能為可用,不能使人必用己。故君子恥不修,不恥見污;恥不信,不恥不見信;恥不能,不恥不見用。是以不誘於譽,不恐於誹,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為物傾側,夫是之謂誠君子。
(卷三十八 孫卿子)

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卷九 論語)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卷九 論語)

保合大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卷一 周易)

先聖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則天下平。
(卷三十九 呂氏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