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求世間五欲六塵的享受,障礙菩提心。真正修道的人,要念「苦空無常」。常常念苦空無常,觀察這個世間苦空無常,對於享受的心才能夠淡化,才能夠止住,覺心才能夠生得起來。
對老師要有信心。學生究竟有多大的成就,與對他的老師信心成正比例。對於老師有十分的信心,就有十分的成就;有二分的信心,也只有二分的成就。要求好老師,哪個是好老師?你最尊敬的、最相信的那個老師就是。如果老師再好,學生對他不具信心,沒有用處。
將自己的思想、見解、言行,依照「菩薩道」的標準來修正,叫修菩薩道。菩薩道的標準是什麼?第一是淨業三福;第二是六和敬;第三是戒定慧三學;第四是六波羅蜜;第五是普賢菩薩十願。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對人對事對物,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與這五個標準相應,就叫修菩薩道。
修福不要懷疑、猶豫,要果敢,認識清楚,緊緊的抓住機會,機會一過去就再找不到了。不要去想,這個到底有沒有福報?這個福報到底是有多大?我應該怎麼作法?胡思亂想,縱然布施,福報很有限。所以把一切分別、妄想、執著摒棄,以真誠恭敬心來修布施。
教化別人就是幫助自己覺悟,自己覺悟圓滿了,就是自行化他圓滿。如果不發心覺悟別人,自己覺悟就不可能圓滿,「教學相長,師資道合」。老師幫助學生,學生也資助老師,所以教學實在講是相輔相成的。自覺覺他是一樁事情,不是兩樁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