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如何得力?誠敬、仁慈、博愛;放下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一心專念,決定往生。念佛最怕的是夾雜,「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就決定成就。「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是念佛方法,「放下萬緣,一心正念」,這樣念才叫老實。
「不作國賊」、「不謗國主」、「不漏國稅」、「不犯國制」,這是佛教化一切眾生如何愛護國家。這四條做到了才叫愛國。
佛法是師道,師道一定是尊師重道。求學的態度要真誠、恭敬、謙虛,這三個是必須具備的條件。沒有這三個條件,諸佛菩薩來教導你,也得不到利益。真正善知識,無論是世法佛法,決定是仁慈的,只要具備真誠、恭敬、謙虛的條件,你去求他,絕對不會拒絕的。
「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佛的慈悲是把道理跟我們說清楚,修學的方法提供給我們;他是個過來人,把他修學的經驗提供給我們做參考。我們能相信,順著他的道路去走,決定有成就。佛對我們的加持只是如此而已。路一定要自己走。
人與人、人與事、人與物,再發展到家與家、國與國、族群與族群,要和睦、要合作。合作大家都有福,競爭到最後就變成鬥爭,這是極重的罪業。所以真正覺悟了,要把冤家債主的怨恨化解。「冤家宜解不宜結」,這是智慧,這叫善心、善行,學佛就要從這裡學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