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氣怎麼個斷法?自己發現自己的毛病不容易,看別人,別人是我們的一面鏡子。我們看到人家顏色、表情、語氣不善的時候,回過頭來想想自己,對待別人是不是這個樣子。「三人行,必有吾師」,看看善人的樣子,不善人的樣子,只要自己肯留意,就知道改過,就會在日常生活當中點點滴滴,都很用心去學習。
怎麼保養身體?持戒念佛。持戒是養身,念佛是養心。以戒調身,以定調心。五常仁義禮智信,不殺生是仁,不偷盜是義,不邪淫是禮,不妄語是信,不飲酒是智,能一生做到仁義禮智信,身體健康。心呢?要清淨,念佛心清淨專一,除了佛號之外,沒有妄想、雜念。身心清淨,自然健康長壽。
共修的意義是依眾靠眾,彼此互相警策、互相勉勵。年歲大的人看到年輕人都用功,自己生慚愧心,不能不發憤;年輕人看到老年人用功,也能夠激發自己修學。這是共修真正的意義跟目的。
念佛往生的人是積極不是消極。有很多人認為念佛是自了漢,是消極,不值得學習,那是他看錯了。我們為什麼到西方極樂世界?為救度一切眾生。不到西方世界,我們的煩惱斷不了,智慧不能圓滿成就,縱然有心想幫助眾生,沒有能力。所以到西方是學本事去的,是『自利利他』。
命是自己造的,所以自己可以改,怎麼改法?斷一切惡,行一切善。行善有個標準,袁了凡先生修功過格,功過格的標準就是《太上感應篇》,依這個標準每天認真去斷惡修善。命裡沒有兒子,求兒子真的得了個好兒子。真正是「佛氏門中,有求必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