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即是專心,也就是精神的集中,如專心聽講。心不專什麼事都作不成。對於所觀的境界專注精神不移的心理,為慧之所依。欲界凡夫緣境,多屬散亂,心不專一,唯有修養者能之。
無貪、無瞋、無痴謂之三善根,一切善法、一切功德是由三善根發出的。無貪,佛法亦不能貪,要是用貪心學佛法,來生還是在鬼道。無瞋,苦要忍受,苦因亦要忍受。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任何橫逆之來均應視作前生之因,作還債想。無痴,於諸理事,明解不惑。要想修此條,除讀誦經典外,無其他辦法。
施藥對於有病的人功德最大,從因果上講,施藥得無病的果報。凡夫業報之身難免有痛苦,如肯布施醫藥則身心舒暢,少病少惱,若再能迴向則與菩薩行相應。
六度之關係非常密切,度度都統攝六度,一修一切修。初學者有次第,由布施、持戒下手,後後勝前前,按次序修,不能躐等,不能好高騖遠,更勿自持聰明,以為不必按部就班,可以一步登天,此危險殊甚。世出世間一切成就,即在捨忍二字,若著了相,捨與忍均不能圓滿。著相修六度即是六種有漏的善業,來生不過受人天福報。
勸人學佛可不能勸人斷除世間法,「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重在一個「覺」字上,迷了就是世間法,覺了即是佛法。世間法我們要認真負責,一切言說、一切境界相都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把世間事做得很圓滿,心裡要清淨,不能夠染著世間法,這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