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人能覺悟?徹底犧牲自己利益的人能覺悟,如果對世間名聞利養放不下,五欲六塵的享受放不下,恩怨的情執放不下,就不可能覺悟。真正覺悟之人,並非要特殊的天才。釋迦牟尼佛會下的周利槃陀伽是愚鈍之人,他在世尊會下時間不長,亦能證阿羅漢果,原因就是他能放下。
起心動念想佔有、想控制,就是造業。造業決定是惡業多,善業少。何謂善業?偶爾短暫的把控制、佔有放鬆一點,就是善業;抓緊一點,又造惡業了,善惡無非如是而已。所以佛才講,三惡道是六道眾生的老家,三善道是六道眾生出來觀光旅遊。
佛教導我們做個轉變,要從念頭轉起。從哪個念頭轉起?從自私自利的念頭轉起,一切諸佛菩薩在因地修行證果,都是從此地著手。古往今來,世間哪個人不是起心動念都為自己,這是自私自利,要把這個念頭轉過來,為一切眾生。此念頭一轉,就是轉凡成聖,就徹底轉過來了。
每個人的口味不同,不可要求別人與自己一樣。孔老夫子教給我們要「入境隨俗」,這個多自在!普賢菩薩說:「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就是教我們要順從別人,不要要求別人順從我,這是佛菩薩與凡夫不同之處。
世出世法確實如佛所說的「無有定法」,一切吉凶、禍福、善惡、利害,都在一念之間。這一念能轉過來,轉惡為善,轉無希望成無窮的希望,轉人作天,轉凡成聖,都在一念之間。